晚安·八點資訊
「我們」? 商會丨俱樂部丨實業公司
吉祥物
歡迎大家關注哦
@「我們」商會·俱樂部·實業公司
明清之際,中國人逐漸沖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織布”,以及“千生意,萬買賣,不如翻地塊”重農傳統觀念,開始“求富于市”,注重從商業經營中尋求財富。形成“家有良田萬頃,不如日進分文”、“街頭一席地,強似百畝田”、“有兒坐鹽店,強如做知縣”、“要得富,久開鋪”的重商意識。
然而,“死店活人開,買賣各不同”,“張郎有錢不會使,李郎會使沒有錢”。盡管中國商人很早就意識到經營商業要有雄厚的資金投入,“長袖善舞,多財善賈”,但他們的聰明之處在于一開始就把商業資本運作同知識和智慧的投入結合起來,認為商業經營實際上是一種籌謀斗智的過程,叫做“無財斗力,有財斗智”,“懷致富之奇謀,握持籌之勝算”。荀子提出“商以察盡財”,司馬遷發展為“從奇謀異勝中得來”,到明清更被人總結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就是商業經營和資本運作的規律,“大道之行也,利在其中”,它在中國商人心目中有非常豐富的內涵。
財自道生,利緣義取
經營商業要有強烈的致富欲望和獲利動機。中國商人從來不掩飾他們經商求利的目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穰穰,皆為利往”,“人不為利,誰愿早起”,無論做賈行商都是為了圖一個“利”字,“寄跡塵市,日為錙銖”,“奔走江湖,希覓微利”。因此做商人就必須精于計算,“人情一匹馬,買賣掙分厘”,“無雀六燕,銖兩相悉”,“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這些格言雖然充滿了錙銖的比較的商業氣息,但難能可貴的是,中國商人在賺錢求利的商業動機中一直堅持義利并重,要求這個“利”必須來得正當,手段必須合理,要符合“義”的規范,靠正當的手段發財,“仁中取利真君子,義內求財大丈夫”,“財自道生 ,利緣義取”。為此就必須講求“誠”和“信”,“利從誠中出,譽從信中來”,“平則人易客,信則公道著”,“生意全憑公道導,貨真價實莫欺人”,“人生在世信為先,心口如何有兩般?買賣只求安分利,經營休掙哄人錢”。這樣做了就是走正道,就是誠商正賈,就能夠取得“有道財恒足,乘時貨自騰”、“上以濟人,下以利己”的經營效果。否則,靠坑蒙拐騙、缺斤少量、以假充好、欺行霸市來獲利,雖能獲得短期效益,卻不能支持長久,此為誠商正賈所不齒。
熟談市價,逆料行情
要營謀逐意,財源茂盛,還需要懂得商業經營的規律和掌握經商技巧。中國商人做生意很講究“知市”,叫做“熟探市價,逆料行情”,這便包括市場調查、市場預測、經營決策等一系列商業營銷活動。自商祖白圭提出“樂觀時變”以來,中國商人就把市場調查看作是商家謀利的首要前提,強調做生意要“耳聽六路話,眼觀八方客”、“買賣走三家,不問是行家”,多方捕捉信息,根據市場“進退盈縮,與時變化”來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組織營銷,叫“因地有無以通貿易,視時豐歉以利伸縮”。同時,了解市場,并不是被地跟著市場的感覺走,要在風云激蕩、禍福旦夕的市場變化中取得經營主動,還需要“善取予”,形成超前意識,預測市場的變化,中國商人把它概括為“逢快莫趕,逢滯莫懶”,“人棄我取,人取我予”。因而注重預測是中國商人的一個優良傳統,“三天不預測,買賣不歸行”,“按人做飯量體裁衣,望標行船預測經商”,“漲跌先知,稱為慣手;壅通預識,可謂智人”。而要做好市場預測,就要“商貴三通”:
一是通季節 就商言商是一種商業近視癥,市場是需求的總和,季節不同,需求有別。“冬至年畫到,小暑買鐮刀”,“歉年車馬鋪,豐年紙成行”。做生意就要知天文地理,曉風土人情,要根據季節變化提前組織營銷,“水則資車,旱則資舟”,“冬則資衣,夏則資裘”。
二是通生產 對整個生產形勢變化了如指掌,掌握供給,以利銷售。“柴貴荒年到,米貴熟年來”,“兇年之后,必有熟穰”,依據“待乏”原則,低價購進,高價售出,賺取中間利潤。
三是通行情 逆料行情變化,“行情在市上,人聲在世上”,“市價行情,朝更夕改”,“早賣鮮,午賣焉,陰晴熱冷變價天”,熟悉行情漲落,價格變動,就會依據價格反彈,取得營銷主動。“貴極則反賤,賤極則復貴”,“賤取如珠玉,貴出如糞土”,方能在商業經營中如魚得水,左右逢源,實現“寶肆宏開,財源不涸;陶朱猗頓,指日可待”的期盼。
貨不停留利自生
對于商業資本營運,商諺中也有很熟的經驗,譬如,資本周轉,由于舊時商人在封建政府“困商”政策束縛下發展不暢,多以中小商為主,他們的資本存量有限,“店也甚微,薪資菲薄”,便更加講求加快周轉,少花錢,多辦事,“小本經營,全在運轉爽快”,“貨不停留利自生”,“多做生意少占本,一年多打幾個滾”。為此,就必須在“趨時”、“貴速”上做文章,做生意講究一個“快”字,“勤進快銷,生意活套”,“嘴快攬買主,手快出生意”,“有錢不買冷背貨,有錢不置半年閑”,“季節商品一溜煙,抓頭去尾補中間”。而且講究廉價招徠,以加快商品銷售,完成商品向貨幣的轉化。“人叫人千聲不語,貨叫人不語自來”,中國商人很懂得廉價招客、薄利多銷的奧竅:一是貨不二價,從量取盈。“貨真價實,童叟無欺”,“身不擇行,口不二價”,“一字兩頭平,戥稱不虧人”。二是少賺不貪,讓利招客。“厚利非吾利,輕財是吾財”,“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守己不貪終是穩,始終公平勢必興”,“三分毛利吃飽飯,七分毛利餓死人”。
商事既人事
對商品流通來說,商品交易是其物質載體,人際融通才是其本質。因此,中國商人歷來注意人際關系,主張經商必須了解人、研究人。“出賣風云雷電,不如天地人和”,在融洽的人際關系中,為自己營造良好的市場氛圍。這包括“知客”和“律己”兩個方面。
“知客”是說要處理好商人與商人、商人與顧客之間的關系。商業經營需要聯結產銷,溝通買賣,因此處理商人與商人之間的關系時,要注意知人善任,講信修睦。對此,中國商諺有許多經驗之談。“紅面知羞終不負,低頭忍辱乃必誆”,“老商宿客言語必切,稚童芻子性急不常”,“隔面講盤終有弊,當場唱價終無欺”,“終日肆筵防有意,不時作戲豈無因”,“開店慎本自然久,誠實賒求尊信還”。在處理與顧客的關系時,更講究迎合需要,微笑服務。諺曰“入門三相”,善為商者必能察言觀色,“看客下面,量體裁衣”,“提刀割肉,起眼看人”,“因客制宜,貨隨其愿”。并且注意笑臉迎客,優質服務,“孟嘗君子店,千里客來投”,“人無笑臉莫開店,會打圓場自落臺”,“買賣不成仁義在,留下好感待回頭”。通過這些人際公關活動,就能樹立良好的商業形象,“處處人情感,下雨好借傘”。“好店三年不換客,好客三年不換店”,“笑口常開,生意常來”,形成“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的良性營銷局面。
“律己”是說要加強商人自身的道德修養,洞悉時務,潛心向學,名以清修,檢以守成,以次作為生意興旺發達的保證。
總之,這些在數百年商品流通中形成于販夫販婦、行商坐賈之口的商諺俚語,既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培植,又受商品經濟的刺激推動,是數百年中國商人心血和經驗的結晶。
聊城市調酒師培訓中心
跟著「我們」? 去旅行
http://m.apnigadi.com/mobile/article/detail/id-10730.html
「我們」? 品牌
http://m.apnigadi.com/mobile/article/detail/id-10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