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平工作室_Mr.Liu Stu
隨著旅游行業的快步發展,渠道投資逐步走向了資源性投資,景區在整個行業的地位也越來越趨于核心位置,但是優質的資源大部分都在國有企業或者地方政府手里,優質資源流向民間也就成為了一個時代難題,畢竟太多的法律法規已經把優質資源的所屬權畫了一個圈,但保護與開發之間的矛盾是始終存在的,國有景區的發展不容樂觀。
投資規模不投產品
國有景區占有最好的資源,但卻受到更多的約束,景區不僅僅是景區。中國景區的發展絕對不是循序漸進的發展,短短十幾年,絕對超過了國外發展的幾十年。但現在卻更多的處于瓶頸期,面臨危機。
我們縱觀全國的國有景區,要不就是安逸持家,要不就是求大冒進,景區的面積越來越大,基礎設施越來越好。有人說,景區這樣的發展模式不是很好嗎?的確,這個發展模式的確很好,但是,是對于民生工程而言,絕對不是對于旅游景區而說,因為景區需要游客的支持,看表面我們是發展了,但對于游客而言,卻沒有實質性的改變,反而可能丟失了游客的內在需求。
投資規模有錢就可以,但投資產品需要有人;還有就是投資規模領導看的見看得懂,投資產品很難得到領導的認可,因為領導很少有能看的懂產品的。這個和當前的民間景區有著相似之處,就是投資搞建設不惜一切代價(因為看的見),花錢做營銷一毛不拔(看不見,不知結果)。投資沒有生產力,就等于浪費資源,同時也可能是對資源的一種破壞,我們看可以看得到,原來需要兩個小時能夠游完的景區,現在一天也游不完;原來需要游玩一天的景區,現在也需要三天了。景區越來越大,但內容卻越來越空,景區的發展,逐步演變成了攔路收費的小丑行為。產品為王、內容為王,不是不懂,而是不為或者是不能為。
體制內的人才瓶頸
體制問題一直是一個局限國有景區發展的共知問題,也是在當前大部分旅游人茶余飯后的談點。但體制問題又真的是阻礙國有景區發展的核心問題嗎?也有可能是景區發展不足所出現的一切問題的寄托吧。求穩求仕途才是這些管理者的核心目標,爾虞我詐,勾心斗角,這不正是中國版的厚黑學嗎?
國有景區用人大部分都是因關系用人,高管人員更是官員的調用,這是一個傳統,也是以往國有景區的用人文化,在某些地方你可以看到,一個景區的人員就是真正的“一家親”,都是親屬。當然這也不是國有景區的專利,很多地方的民營景區也常常有這樣的現象,這樣的團隊,對于外來人的排擠可想而知。在當前這個市場化行為大跨步發展的時代,管理人員的認知也逐步得到突破,外部的人才引進也成為了一個潮流,但是我們會發現,人才的引進工作并不是那么順利。景區對于人才引進有需求時,往往是景區發展遇到了瓶頸或者危機,在這個大環境下,景區的改變和發展自然都被寄托在了后來者身上(被引進的人才),這種高期望值,往往帶來的不是驚喜而是失望。因為,如果新人精通體制內的關系處理,那必然會選擇中庸之道,很難解決景區面臨的實質性問題;如果新人是純粹的職業經理人,那肯定會采取革命式的手段以求景區得到快速的改變以致提升,從而證明自己的個人價值,但這個過程對于“大老板”而言必然存在風險,因為國有景區的求穩,是眼下不可能改變的,這是發展與求穩的矛盾也是“大老板”和職業經理人的矛盾。
曾經有人說過體制內缺少“人才”,從而導致國有景區發展的各種問題,其實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思維方式,不是缺少人才而是缺少人才發揮的空間。中國景區的起步源于國有景區,民營景區真正得到發展也不過十年左右,行業的第一批人才其實都是出于國有景區,這部分人深諳世事,清晰體制內的可為和不可為,因為是人情化管理,很多的規矩也只能成為擺設,一把手不變,一切難變,一把手又因為各種外部環境很難改變,畢竟景區的發展改革,是要打破原有習慣,這就相當于面對的是整個原有景區大部分人的習慣,這個大眾習慣是人才發揮最大的阻力,很難突破。
不為掙錢的發展思維
景區發展的好壞與景區員工沒有關系,這個在薪酬體系和獎懲體系的執行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因為對于國有景區的工資標準一般都是有明文規定的,因此干的再好工資也很難改變,相對而言不干也不會怎么樣,反正是干多干少一個樣,這也就造就了目前國有景區吃大鍋飯的現狀。
不為掙錢對于一個景區而言似乎不符合發展邏輯,但對于國有景區而言,卻是真實的現狀。因為,掙錢就要升級就要改變,就要觸動原有的利益團體,這些都是一把手不愿意面對的,因為掙了錢是上交的,面對的敵對是自己的,還有一種大眾的說法叫“不做、不為、不犯錯”。在一種長期的氛圍熏陶中,任何一個人都會變得安逸,同時也把這種工作看成是鐵飯碗,一旦有人打破這種熟悉的狀態,都會被視為敵對,就好比你天天給一個乞丐錢,一連給了幾年,當你突然不給的時候,他會說,你把我的錢干什么了?那絕對會是一種質問,這是一種可怕的習慣,而這種習慣正是現在國有景區員工的真實寫照。面對這一切,掙錢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小事,維穩高于一切,活下去就可以了,這可能是很多國有景區真實的內心寫照。不用掙錢,活著就好,但這一切終將改變,畢竟掙錢是商業行為的第一目的。
服務了資本卻丟了自己
國有景區有著先天的融資優勢,但卻因為這個優勢正在一步步的把自己托向泥潭,很多人會很不理解,錢多了難道不是好事情嗎?其實,錢多了和飯吃多了一樣,多了也會撐死。生產力源于滿足需求,而國有景區的發展投資卻脫離了需求,這個聽上去很滑稽,但卻是真實的存在。只有拿一千塊錢掙一百塊錢的實力,卻非要花一萬塊,難道錢就不需要成本嗎?
融資,現在應該是每一個國有景區甚至大部分景區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了,而很多景區已然是高度負債,可能是負債率不高,但那只是針對景區資產的一個衡量,我們應該換一種思維去衡量負債率,那就是盈利能力,因為景區畢竟是一個個體,盈利能力是有上限的,畢竟單體景區,比不了一個行業的商業模式。每一個景區都好像活的很好,但是誰又了解這些景區的真實面貌呢?畢竟數據造假在中國是一個大眾心照不宣的存在,利潤不及利息,這可能是很多景區的真實現狀,也有很多景區正在走向這條路,借新債還舊債,到最后再來一個股權置換引進投資人,一切只為活下去,畢竟景區的下一任領導還不一定是誰,到最后只有一個結果,誰趕上誰倒霉嘍。門票不能作為上市資產但卻可以作為融資質押,畢竟景區還有一個不錯的流水,這些可能就是資本的賬了。總之,資本方不會做賠本的買賣,景區很紅火,但是又有多少是景區自己的呢?
一切都是資本的工具,而我們卻沒利用好資本去挖掘更多的生產力,反而用資本打造了一個又一個形象工程,一個億建個大門,兩個億建一個服務中心,再花一個億弄個智慧中心,就這樣錢沒了,但是這個錢是需要下蛋的,你不下蛋沒關系,但是資本方可是要定期來取蛋的,就這樣,一個景區慢慢的就丟了自己,成為了資本的俘虜。從這個角度看來,花錢也應該是一個技術活,花不好可真是要招報應呀。
小結
國有景區本應該有一個國之擔當,因為,先天的優勢是民間投資人無法觸及的。資源是優勢的,金錢是不缺的,但現實卻是快步的被私有景區所超越。有人說是不思進取,也有的人說是體制限制發展,其實這一切都是一個掩飾,掩飾著那個誰都不愿意去打破的習慣,畢竟,這一切不是短時間的積累,有的甚至是幾十年的遺留問題,不是一兩個人能夠解決的,因為,這是一個系列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呀。誰都不愿意在自己任職期限出現負面事件,畢竟,混幾年就過去了,畢竟不是自己的產業。
國有景區最大的發展瓶頸不是人才、不是金錢,而是習慣,一個人的習慣是習慣,一群人的習慣就成為了一種文化,這是一種可怕的文化,必須改變卻少有人敢觸碰。國有景區的生死時速,是習慣性文化打破的時速、是格局和需求認知的時速,更是一種時代擔當的時速。
劉寶平工作室 · Mr.Liu Studio
Mr.Liu Studio創始人
http://m.apnigadi.com/mobile/article/list/cateid-290.html
地址
校內:山東聊城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學院
校外:山東聊城東昌府區興華東路7號
電話
點擊電話 直接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