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
由中國商業聯合會主辦、香港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支持的“2023年中國商業十大熱點展望報告”在北京發布。
世界批發市場聯合會理事會理事、亞太地區工作組主席,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馬增俊會長作為中國商聯專家評審組成員,參與對宏觀經濟和商貿流通行業出現的新情況研究探討,提出了農產品流通行業熱點問題和未來趨勢方向研判,形成了十大熱點之一:農產品市場建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中國式農產品現代化流通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熱點一
黨的二十大精神引領流通業深遠變革,現代流通體系深度聯動商業高質量發展
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在北京勝利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并強調“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建設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降低物流成本”。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流通業變革指明了前進方向,在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進程中,商貿流通業將迎來發展新契機和變革新機遇。
展望未來,專家指出,流通體系將以高效順暢為目標,同時參與深耕產業鏈供應鏈布局,在流通主體數字化轉型、現代物流體系建設、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完善和流通應急保障能力提升等方面實現新突破。主要表現在:
第一,從鍛造產業鏈供應鏈彈性韌性要求出發,數字化流通體系建設將穩步推進。
第二,為進一步夯實產業鏈供應鏈發展基礎,發達暢通的物流體系將加快推進。
第三,為確保農產品供應鏈安全穩定,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將進一步完善。第四,為提高產業鏈供應鏈快速響應能力,流通應急保障體系建設將得到進一步發展。來有望出現有實力的商貿流通企業進一步整合國內外資源,推動構建國內國際一體化的渠道體系,進一步深刻影響全球供應鏈安全體系。
可以預見,流通企業將更加積極地擁抱數字經濟變革,在補齊包括物流體系和農村流通基建在內的流通短板、加強流通應急保障能力等方面邁出新步伐,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
熱點二
促消費政策效應加快釋放,消費品市場期待趨穩復蘇2022年在新冠疫情影響下,消費品市場的恢復速度出現一定程度的起伏,但總體上能夠呈現出與政策引導方向、經濟運行規律密切相關的發展特點:一是網上零售對消費市場增長拉動作用較為明顯;二是大宗商品消費快速恢復;三是大眾基本消費需求得到有效滿足;四是綠色升級類商品銷售增勢良好。
同時,專家們還指出,除積極、正面的特點外,消費品市場還存在一些值得關注且亟需改善的方面:一是線下客流減少,制約實體店消費和餐飲消費有效恢復;二是居民消費偏謹慎,以可選消費為主的部分零售業態銷售下滑;三是居住類商品消費未有明顯改善。
展望未來,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戰略、新舉措,為我國消費品市場的發展指明了道路。2023年,我國消費品市場上的不確定性因素依然存在,但推動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有利因素不斷積累。國家將出臺并持續落實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加快釋放擴消費政策效應,推動經濟進一步趨穩復蘇。在居民收入穩定增長、營商環境持續改善、住房需求有效滿足、大宗消費保持增長、新型消費快速壯大、消費價格穩定可控等有利條件的作用下,我國消費品市場有望加快恢復,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實現6%左右的增長。
熱點三
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快,現代流通體系支撐要素商品高效流動
2022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布,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提出了當前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要求和舉措,引起廣泛關注。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對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流通環節中商品的自由順暢流動,既是構建統一市場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公平競爭、平等交換的必要基礎。流通體系連接生產與消費的特點,決定了其在挖掘內需潛力、實現商品價值方面的關鍵作用。流通環節直接承擔大量生產資料與最終商品流動的屬性,更意味著統一市場消除地區歧視、優化規則秩序的要求應當在流通體系中首先得到體現。
隨著零售、物流、批發等領域中數字化、網絡化進程的加快,流通體系運行效率有了明顯提升,為全國市場統一提供了有力支撐。建設統一大市場將為現代流通體系的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構建統一大市場還有助于增強流通體系調劑商品余缺、促進供求匹配的能力。
在完善現代流通體系,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過程中,應著力抓好流通領域批發、零售和物流三方面內容,提升流通企業在采購、銷售、物流等方面綜合能力;同時,要加快流通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并不斷優化各種法律法規與標準規范,完善制度體系保障。企業也要突破傳統的“本地化”經營思維,更新發展理念,適應統一大市場建設帶來的更為開放的競爭環境。
熱點四
疫情反復促使商業企業策略轉變,政府紓困和企業自救需齊頭并進
2022年3月以來,新一輪新冠疫情嚴重影響零售、餐飲和服務行業企業的正常經營,消費者消費意愿降低,其消費習慣也逐步向線上轉移,零售企業各業態尤其是線下業態表現欠佳,同時,線上零售企業增速明顯減緩。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長期影響下,此前表現尚可的購物中心和商超業態也出現了客流大幅下降,購物中心出租率下滑的現象也非常明顯。
2022年12月26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考慮到目前國內疫情防控逐步放開,但傳導到消費端,零售與餐飲和服務相關行業的恢復仍需一定時間,所以相關行業需從實際出發,切實轉變觀念和策略,找到疫情“乙類乙管”條件下的經營策略。
關于2023紓困扶持政策,我們呼吁國家對零售、餐飲、旅游等與消費密切關聯的行業,要進一步加大紓困力度。目前大部分扶持政策僅限于小微企業,將大型連鎖企業排除在外。建議有關部門開展廣泛深入地實地調研,摸清連鎖經營企業實情,將助企紓困、扶持政策覆蓋面擴大至遭受損失的全行業企業,不排除連鎖經營企業,或者允許連鎖經營企業按單一門店認定為中小微企業以獲得政策精準紓困。
此外,行業也呼吁加大穩崗及社保等減免力度,簡化留抵退稅申辦流程,落實國務院領導“市場主體要一視同仁”的講話精神。同時,2023年,在國家出臺相關政策扶持企業的基礎上,企業也需要采取自救措施,無論是尋找新的賽道,或夯實供應鏈,強化商品能力,或加強精細化管理,都是未來企業長久健康發展的基礎。
熱點五
平臺經濟趨向公平規范有序,線上零售尋求突破與亮點2022年1月19日,國家發改委等8部門發布《關于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重點包括加強全鏈條競爭監管執法,強化超大型互聯網平臺責任等。一年以來,平臺治理水位明顯提高,平臺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超過90%的受訪商家表達對平臺合規治理表示滿意,消費者服務滿意度同比上升6.6%。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作為平臺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競爭環境變得更加健康、公平的同時,網絡零售的發展趨勢在過去一年中也發生了轉變。除了線下企業積極“觸網”,線上企業也“變了”,開始尋求新的突破點。
一方面,2022年開始,電商平臺不再一味追求成交額,淡化價格戰,更多的開始關注對商家和消費者的服務質量,關注整個平臺經濟的增長質量。另一方面,線上平臺開始發力實體經濟,助力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共融共生。
從過去一年的情況來看,平臺經濟已經進行專項整改,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網絡購物、平臺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各方面都還有較大發展空間,無論是消費者,還是經營企業或平臺主體,仍需致力于利用、維護、開發、提升。政府將會繼續予以規制、監督。
專家們指出,2023年平臺經濟將繼續規范發展,公平有序健康的發展趨勢不會改變。未來常態化監管措施的實施將進一步推動平臺經濟的發展與創新。同時,在平臺經濟穩步健康發展的同時,網上零售轉型的趨勢也會持續,電商平臺從單純的“價格戰”,轉向面對消費者和商家的“服務戰”,不斷創新,向高質量發展的方向繼續前進。此外,線上線下融合的趨勢會進一步加強,線下會成為線上電商平臺們的新突破點之一。
熱點六
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商業創新精彩紛呈隨著5G、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與零售商業模式加速深度融合,數字化在釋放消費活力、推動消費升級、創新消費模式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數字化發展已成為商業轉型、企業升級優化和消費市場增長的新引擎。
專家指出,未來數字經濟對將會對商貿流通業進行重構,并從最初的前臺應用逐漸向整個產業鏈延伸,未來數字化重點將從前臺的觸點轉移到中后臺,企業需要建立數據中臺、技術中臺和業務中臺,因此,更精益化的運營、更強的商品力、更高效的供應鏈將成為行業下一階段。
受近三年疫情影響,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已發生根本性變革,加之我國人口結構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使得原本就如火如荼的商業創新變得更加精彩紛呈,新型消費方式不斷涌現,未來露營經濟、寵物經濟、悅己經濟、國潮國貨經濟、藝術文創消費、生活方式品牌等得到快速增長并持續引領新消費發展。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直播行業規模日益增大,消費者逐漸回歸理性后,直播電商將進入大分化時代,無論是直播還是短視頻,頭部主播們的布局逐漸開始從爭奪消費者注意力的“紅海”到布局供應鏈生態的“藍海”,直播電商下半場的角逐仍將回歸供應鏈。
同時,在模式創新上,專家普遍認為,2023年及未來幾年“即時零售”發展迅速且將成為行業新的增長點。但專家也指出,即時零售的迅速增長將會給傳統便利店帶來新的挑戰,長期看來,其呈現出消費端“客群廣、場景廣、訴求廣”和供給端“品類廣、品牌廣、地域廣”的特點,可以讓企業跳出單純的流量生意,使大部分實體企業進行數字化改造后,既能承接線上流量,又能獲得實際訂單,切實幫助實體企業獲得業績增長,這一模式將會對2023年以及未來幾年零售行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熱點七
流通領域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推進,綠色商業綠色消費漸成主流
過去一年,商業領域的綠色轉型明顯加快,商貿企業持續探索推行綠色商業模式,積極向綠色轉型,綠色產品、綠色品牌大量涌現。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整個社會的環保意識愈來愈強,消費者更注重消費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綠色消費漸成主流。
第一,政策方面,政府全方位、全鏈條政策促進綠色消費。為進一步提升商業領域的綠色化水平,政府出臺一系列指導政策,從多方面引導產業綠色轉型升級,涵蓋設計、生產、銷售、回收處理、物流等多個環節。
第二,行業方面,商業領域的綠色轉型加快。商貿企業持續探索全產業鏈的綠色轉型升級路徑,業界推行的減碳措施百花齊放,涵蓋范圍更深更廣。
第三,消費方面,年輕人引領綠色消費新時尚。年輕消費群體關心社會,積極參與保護環境,在選擇品牌的時候會更多地考慮該企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舉措,成為綠色消費的主力軍。
第四,從政策導向到需求導向,綠色消費市場發展向好。在綠色浪潮的沖擊下,中國消費者由過去被動地接收環保信息,變為主動關注品牌在綠色方面的舉措,對綠色消費有高度認知,并自覺踐行綠色消費。
“雙碳”目標下,政府大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在重點領域的消費綠色轉型已經取得明顯成效。展望2023年,綠色消費成為主流的勢頭不可逆轉,在政府、企業和消費者的共同努力下,綠色消費意識和行為的差距逐步收窄,消費市場將迎來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升級。
熱點八
餐飲業復蘇基礎尚需鞏固,轉型升級謀求發展新機遇2022年,面對更趨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疫情新發多發等多種挑戰,促消費、擴內需仍是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增強發展活力與韌性的需要,其中餐飲業依然是穩就業、促消費、惠民生不可缺少的重要產業。專家認為,2023年整個行業有以下趨勢:
第一,餐飲業恢復基礎仍需鞏固。2022年,餐飲行業復蘇態勢遇阻,遭受到較大沖擊。餐飲業在波動中艱難前行,復蘇的基礎依然需要繼續鞏固和加強。
第二,數字化智能化成高質量發展推力。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持續滲透到餐飲業中,繼續催生出新業態、新模式。專家認為,黨的二十大對加快建設數字中國作出重要部署,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
第三,經濟新增長點為市場發展新活力。夜間經濟持續活躍。平衡好夜間經濟發展與規范管控,推進形成健康“夜生態”。新型社區餐飲面臨發展機遇。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獨居的成年子女、已婚未育的年輕夫妻、空巢老人等“一代戶”家庭構成逐漸上升。
第四,餐飲業新消費、新零售有助于餐飲行業提質增效。新零售已成為餐飲行業發展亮點,預制菜的發展則為面臨困境的餐飲行業增添了些許亮點,漸成新的盈利點,也是餐飲市場新的競爭賽道和熱點。
第五,疫情防控之下推進餐飲業質量安全提升。
第六,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更為深入全面。
熱點九
農產品市場建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中國式農產品現代化流通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連接城鄉,農產品流通主渠道的農產品市場與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是城鄉重要的公共基礎設施,是保障農產品供應穩定和農產品“最先一公里”出村出鄉的核心功能載體,其高質量發展關系著城鄉人民美好生活,將呈現出新階段的新發展特點。
第一,統一大市場下的農產品大流通將更加暢通,流通先導作用愈發突出。2022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布,明確提出要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
第二,農產品批發市場集團化、連鎖化、品牌化發展態勢增強,更利于應急保供配送體系建立和完善。傳統農產品批發市場開始向“現代化農產品流通綜合服務商”轉型升級,走集團化、連鎖化、品牌化發展的道路。
第三,數字技術+供應鏈創新帶來農產品全產業鏈升級,流通助力鄉村振興定向幫扶機制將推動建立。農產品的銷售既關系著城市消費者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也是農民“錢袋子”的重要來源。農產品的快速銷售和高效流通,離不開供應鏈的強大驅動,由全新的數字技術+供應鏈助力品牌地標農產品全產業鏈升級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第四,RCEP紅利持續釋放,成員國農產品商貿合作將增速順暢,更多鄉村優質農產品將走向世界。RCEP生效后,成員國之間的農產品貿易往來更加順暢,實現了優勢互補。越來越多成員國的農產品正在更加便利地進入中國市場。中國農產品對韓國、新西蘭、澳大利亞出口額也持續增長,對日本出口利好初現,雙邊首次實現關稅減讓,水產品、蔬菜等優勢產品出口較快增長。
熱點十
商貿物流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助力產業鏈供應鏈全面升級數字化、綠色化已成為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時代特征,以智慧物流為方向的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也成為物流業當前的變革路徑。專家認為,以技術驅動的數字物流時代已然來臨。
第一,數字新動能推動新發展。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物流業融合,物流業正在從傳統模式向數字化、智能化、網聯化的智慧物流模式轉變。在這個過程中,物流業涌現的新模式新服務不斷延伸服務觸點,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完善物流行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全社會物流降本增效,推動現代物流行業高質量、高水平發展。
第二,綠色供應鏈踐行者隊伍壯大。經過各方共同努力,行業綠色發展意識逐漸增強,低碳、節能減排的綠色物流已成為行業關注重點。當前,綠色物流法規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快遞綠色包裝的踐行者隊伍不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