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聊城新聞網舉辦的第五屆聊城網絡春晚正式啟動,網絡春晚節目征集令已然發出,新一年的網絡春晚正向我們招手走來。記者從公布的一些信息中,窺見諸多亮點新意。
春晚又“歸來”
雖然堅持“辦老百姓自己的晚會”、堅持“網絡化、本土化、平民化”的宗旨,一直沒有改變。但歷經了五年的團隊歷練、五年的探究與思索,結合聊城新聞網逐年攀升的權重和點擊率,今年的聊城網絡春晚注定會是最具特色的一屆。本屆春晚將不再組織現場觀演,而是再度回歸到純網絡點播,回歸到網絡春晚的最初衷。
網絡春晚的回歸,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聊城網絡春晚作為起步較早的幾家網絡春晚之一,曾被媒體譽為“中國十大網絡春晚”、“最受觀眾期待網絡春晚”,為其他地方舉辦網絡春晚提供很多借鑒。時下,地方性網絡春晚已是多如牛毛,節目的內容趨于同質化。在這樣的環境之下,聊城網絡春晚以退為進的“回歸”讓人眼前一亮。退,是退出呆板的舞臺演出、退出平庸的排演套路,進入“關注內容、注重實質、貼近文化”的新境界。
同時,不公開組織現場觀演,也給本屆網絡春晚平增添了幾分神秘,讓觀眾有了更多的期待。
立身本土 面向世界
網絡春晚之所以與傳統電視春晚區分開來,在于其傳播媒介的特殊性。網絡傳播早已成為傳播最快、應用最廣泛的傳播方式,網絡面向全國而非局限于本地,這也是網絡春晚的特性,聊城新聞網作為向世界宣傳聊城的網絡陣地,自然會用“立足本地、面向世界”的視角來辦春晚。
有許多的聊城人身懷不凡才藝,客居在異地他鄉;也有許多的外鄉人,工作生活在聊城的周邊,與聊城有著不解之緣。網絡春晚的優勢在于破除距離的限制、模糊地域的概念,用包容的情懷,為他們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本屆春晚的報名,不再限制戶籍、區域,只要節目內容符合要求,均有機會入圍。
另外,每一位生活在聊城的普通人或是漂泊他鄉的游子,都可以自拍視頻,上傳給網絡春晚節目組,即可通過網絡春晚來傳達您對親朋好友的問候,慰藉異地他鄉的思念。如果無法自行完成視頻的拍攝,還可以致電網絡春晚節目組,由工作人員上門完成拍攝。
作別“小舞臺”
談春晚必談創新二字,僅僅“他鄉寄故思”這樣的“小把戲”恐怕難以滿足廣大人民的精神需求。如何滿足觀眾日益強烈的文娛需求,如何充分展現聊城的城市發展和文化底蘊,如何保持形式與內容上的雙重創新,一直是歷屆聊城網絡春晚組委會研究深入探討的重要課題。
近年來,聊城城市的迅猛發展恰恰為網絡春晚的創新提供無限可能。城區以內,清麗秀美的東昌湖日益升級完善、古色古香的水上古城十一開門揖客、依水而建的濱河大道已是游人如織、各具特色的地標建筑昂然佇立、四通八達的環城大道順利通車;八縣市的獅子樓、梵唄寺、馬陵道、阿膠館、鰲頭磯等無數名勝古跡愈發繁榮。
為展現城市的建設、發展成果,展示聊城的歷史文化、自然風光,為觀眾帶來新鮮獨特的視聽體驗,組委會大膽決定,本屆網絡春晚將不再設置固定的“小舞臺”。
不設舞臺,并非沒有舞臺,而是告別固定的“小舞臺”,化聊城的水土城廓為網絡春晚的“大舞臺”。根據節目的內容特點,去搭配適當的場地,將聊城人與聊城景結合為一體,方是聊城人文風土的最佳展示。
放眼全國各地,春節晚會皆有固定的舞臺,有些地方甚至不惜耗巨資,用燈光、led大屏幕等科技手段包裝出唯美虛幻的舞臺效果。唯獨聊城網絡春晚敢于逆勢而行,以本地街道、園林、景觀、古址、村落為舞臺,克服可能遇到的天氣、交通、攝影等困難,將聊城的風土地貌、人文情懷向全世界做展示。
將草根節目融入本土文化氛圍,讓本土文化迎來千萬網絡點擊,讓世界發現江北水城之美,新意迭出之下,聊城網絡春晚勢必再度引領全國地方網絡春晚發展的新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