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老楞佐教堂
圣老楞佐教堂,通稱風順堂,是澳門最古老的三座教堂之一。位于風順堂街,澳門慈幼中學的正對面。實際建筑年份已不可測,但據史料記載,推算出教堂是1569年間左右由耶穌會會士創建的一座木制小教堂。而據教堂內一石刻上的碑文,第一次重修應在1618年,至于現時教堂的規模則是在1844年改建后而成的。
簡介
圣老楞佐教堂早年建成的時候,因為它靠近碼頭,所以教堂內立有風信旗桿,是葡萄牙人決定是否出海的重要指標。《澳門記略》載:“西南則有風信廟,蕃舶既出,室人日跂其歸,祈風信于此。”所以這座教堂也被俗稱為“風信堂”。后來,因廣東話中“信”“順”同音,也許是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吧,“風信”轉為“風順”,而“風順堂街”和“風順堂區”也因此得名。和玫瑰堂以及圣若瑟小堂不同,圣老楞佐教堂建筑高聳,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氣勢逼人,歐洲古典的風格帶有點巴洛克的味道。由于整個建筑并非坐落于廣場(前地),或者出于某段景的位置,所以為了突出整個教堂的存在,并要作為一個住宅區域的中心,于是在教堂的下面,加了有近一層高的高臺,使它顯得更加挺拔顯眼。而善男信女拾級而上的過程,也變成進入教堂膜拜前的一種儀式。另外一點和前兩處教堂的不同是圣老楞佐教堂的占地較大,所以在教堂的周圍有比較大面積的院子,院子里種滿了生機盎然的植物,在空間和視覺上和周圍緊鄰著的住宅樓做了區隔,所以進入教堂大門基本上也只關注到建筑的本體、周圍的植栽以及其間仰頭的藍天,不見俗世的喧囂,幽靜怡人。
名字典故
在很多年前,風順堂在華人口中是稱作風信堂的,意謂順風順水。當年居澳的葡人大多為出海營商為生,他們的家人為求親人能平安歸來,多于此教堂祈禱希望神靈庇祐。教堂內設立的風信旗桿,為當時主要靠風力行駛的葡萄牙帆船提供重要指標。“風順”是“風信”粵語諧音,此名一出,讓教堂更具有中國化的親切意味。
建造歷史
風順堂的建立早于1569年,期間曾數度重修,其中在1618年的一次較具規模。而在1979年進行的粉飾裝修,亦使這座古老教堂倍添光采。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教堂設計,雄偉壯觀,左右鐘樓并崎,一座是時鐘,作報時用;一座是銅鐘,供教堂彌撒時搖動轟鳴用。教堂的屋頂是中國式的金字瓦面,室內之裝飾充滿東方色彩,古雅逸趣。堂內寬敞宏偉,巨大的梁柱和精美的吊燈,頗具豪華博大之氣派。
祭壇內供奉著圣老楞佐的神像,穿著絢麗的衣袍,一手持圣經,一手拿法杖,莊嚴肅穆,在經常航海的葡國人心目中,是庇佑平安,賜予風信之神。
建筑風情
圣老楞佐教堂與媽閣廟距離不遠,卻在短小的路程中看到葡萄牙人航海主保和中國海神的前后呼應,見證了西方與中國文化的碰撞與共融,領略澳門人對不同文化的包容。
教堂鄰近南灣及西灣,是拍拖的熱點,情侶在海風輕揉的提畔漫步,最是浪漫。現在沿海改建為南灣湖,又有另一種優雅。附近眾多酒吧食店,不單止適合情人前往,更是一眾良朋或家庭好去處。吃一頓印度、意大利或法國菜,然后欣賞五光十色的激光音樂噴泉,擁抱澳門獨有的輕散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