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分類: | 全部 森林公園 海島海岸 草原草甸 沙漠戈壁 冰川雪域 濕地湖河 名山奇峰 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園 主題公園 名勝古跡 歷史遺產 民族風情 度假療養 園林老宅 陵園古墓 古鎮村落 博物館 考古遺跡 城市風光 名人故里 宮殿樓閣 道教福地 宗教旅游 地質奇觀 探索體驗 農業觀光 工業旅游 植物園 郵輪游艇 |
---|---|
所在地區: |
甲渠候官遺址俗稱破城子,位于額濟納旗南24公里,納林、伊肯河之間的戈壁灘上。為漢代居延都尉西部防線甲渠塞之長——甲渠候駐所。發掘前,遺址大部分為砂礫掩沒。往西300米,南北排列“一”字形烽燧和雙重塞墻遺跡。障塞為一土坯方堡,基方23.3平方米,厚4—4.5米,殘高4.6米,結構為由三層土坯夾一層芨芨草筑成,草層間距45厘米。
永豐塔 位于巨野縣城東南角,南臨人民路,北距文廟百余米,西面不遠是永豐街,東面緊靠縣招待所,是縣級重點保護文物。始建于五代后周(公元951-960年),至北宋年間(公元960一1127年)才建成。塔為磚石結構,高30米,為七級八角四門樓閣式,上層周長36米,下層周長44米,塔尖為圓型亭式磚木結構,高1.85米,青瓦覆蓋。地面上現存5層,底部2層已淤于地下。
會盟臺舊址在今舊城鎮葵丘堌堆村西。據《濮州志?會臺別業記》載:濮州故城(今舊城)南五里有高大土臺一個,占地二百余畝,上可容納萬人。此臺前面略尖,后呈方形,因春秋時期諸侯多次在此臺之上會盟而稱為會盟臺。春秋初期,周王室勢力日漸衰弱,諸侯紛紛爭霸,齊桓公雄才大略,舉賢任能,勵志改革,國勢日益強盛,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營子遺址 位于廣饒縣石村鎮營子村東南500米處, 1977年文物普查時發現,系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遺址面積14萬平方米,文化堆積1.2~3.5米,文化遺存極為豐富。采集到的標本有上萬年的獸骨化石,也有龍山和岳石文化時期的蚌刀、蚌鐮、骨錐、石鏟、石斧、石鐮、石鑿、單孔石刀、雙孔石刀、黑陶杯、紡輪、白陶?規?等。
傅家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文化遺址。它的文化面貌同魯南地區的大汶口文化有明顯區別,因此,傅家大汶口文化遺存代表了魯北地區一個新的文化類型,它的發現與發掘,為研究這一地區大汶口文化的地方類型和文化分期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也為深入探討黃河下游地區的古代文明提供了十分寶貴的資料。1992年,該遺址被公布為山東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閻寨位于沁源縣城南。1940年至1942年是太岳抗日根據地的政治、軍事中心,中共太岳區黨委、決死一縱隊司令部、太岳軍區司令部等重要領導機關駐在這里,當時有太岳區的“小延安”之稱。薄一波、陳賡、安子文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此生活、指揮戰斗,領導太岳區的根據地建設工作,留下了許多寶貴的史料。1986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涅水石刻造像在沁縣城北30公里的南涅水村(即舊漢縣治)。1959年在一處古寺遺址中出土,共計1100余塊,為稀有之物。據石刻題記,系北魏水平三年至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歷代積累的民間石雕藝術作品。造像多為平面正方形和錐形。
長治市武鄉縣城東45公里處監漳鄉的長樂村,是抗戰時期我八路軍主力粉碎日寇對太行山根據地實行“九路圍攻”的主要戰場。1938年春天日軍調集重兵30OOO余人,由博愛、邯鄲、邢臺、石家莊、陽泉、榆次、太谷、沁縣、長治等地分九路對我晉東南地區革命根據地進行圍攻,妄圖在遼縣、武鄉、榆社一帶消滅我八路軍主力,摧毀我初創的太行抗日根據地。
北齊石刻造像位于武鄉縣城西北35公里處的北良候村,石刻為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立體造像。石像高3.9米,腰圍2米,手長40厘米,背北面南,立于50厘米高的石雕蓮花座上。石像刻線明顯,披巾搭胸,細腰束帶。雕線棱角分明,刀法洗煉,在個體石像中甚為罕見,為我國古代石雕珍品。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佑寺舍利塔又稱六和塔。在避暑山莊萬樹園東北側。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南巡,見杭州六和塔和南京報恩寺挺拔秀麗,為報其母恩,于京師仿建兩塔,并于次年在山莊建永佑寺,乾隆十九年又于此仿建一塔。后京師兩塔一毀于火,一傾圮,乾隆帝一面追查責任,一面引以為戒,加固山莊之永佑寺塔,至二十九年才告竣,歷時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