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分類: | 全部 森林公園 海島海岸 草原草甸 沙漠戈壁 冰川雪域 濕地湖河 名山奇峰 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園 主題公園 名勝古跡 歷史遺產 民族風情 度假療養 園林老宅 陵園古墓 古鎮村落 博物館 考古遺跡 城市風光 名人故里 宮殿樓閣 道教福地 宗教旅游 地質奇觀 探索體驗 農業觀光 工業旅游 植物園 郵輪游艇 |
---|---|
所在地區: |
靈山大佛景區位于無錫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占地面積約30公頃。從靈湖大型果園停車場步行至照壁廣場,可見三山環抱,靈山大佛巍然屹立,氣勢雄偉壯觀。大佛南面太湖,背倚靈山,左挽青龍(山),右牽白虎(山),地靈形勝,風水佳絕,為難得之佛國寶地。靈山大照壁可謂華夏第一壁,長39.8米,高 7米,正面“靈山勝會”石刻組雕,神仙道佛,千人千面,栩栩如生;背面為 “唐僧賜禪小靈山圖”。
鐵山寺國家AAAA級景區,位于蘇皖交界處,距盱眙縣城 38公里,是江蘇省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野生動植物王國。61.58平方公里的原始次生林海和群山環抱著的9平方公里無比純凈的天泉湖,構成了極其獨特的小氣候環境。這里繁衍生息著40多種動物,170多種鳥類,280多種高等植物,800多種中草藥。其中絕大多數為南北地域邊緣物種,是天然的動植物基因庫。
揚州大明寺位于江蘇省揚州市蜀岡中峰。唐天寶元年(742年),名僧鑒真東渡日本前,即在此傳經授戒,該寺因以名聞天下。浙江三門大明寺為臺州古剎之一,始建于唐代。河南濟源大明寺,原名通慧禪寺,始建于宋代,元代改為大明寺。河北邯鄲大明寺,始于年代無考,坐落于永年縣,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朝梁帝蕭衍,崇尚佛教,在全國大興寺廟,無錫當時也興建了不少寺廟,其中有一座規模宏大的護國寺。在梁溪十大剎中,護國寺為第二。唐高宗咸亨年間(670-674),改名為靈山寺, 北宋仁宗皇帝又賜名“福圣禪院”,但老百姓因其地處南門而呼之為南禪寺。
北寺塔(又稱報恩寺塔),古剎報恩寺乃蘇州璀璨之明珠。它位于蘇州古城之北人民路652號,是蘇州最古老的一座佛寺,距今已有1700余年歷史,為中國著名的江南古剎之一。始建于三國吳赤烏年間(公元238-251年),相傳是孫權母親吳太夫人舍宅而建,古稱通玄寺。唐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改為開元寺。五代北周顯德年間(公元954-959年)重建,易名為報恩寺。
寒山寺(Hanshan Temple)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閶門外5公里外的楓橋鎮,建于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貞觀年間,傳說當時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臺山來此住持,改名寒山寺。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
江東北大江中,一山如碧玉浮於江天,峭壁嵯峨,林木蔥蘢,此即號為中流砥柱的焦山。山不高不大,卻素以山藏古寺,石碑林立而出名。與「金山寺裹山」相映,向有「焦山山裹寺」之說,小小一個島,曾有十三處寺字羅布。定慧寺,始建於東漢興平年間,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歷史。原名普濟寺,宋朝時稱普濟禪院,元代改稱焦山寺,清康熙南巡游焦山時改名為「定慧寺」。
包山禪寺位于林屋洞西北的包山塢中,據史志資料記載,該寺初創于南朝之初,初名福愿寺,梁大同二年(536)正式建寺。唐上元九年,唐高宗李治賜該寺名為“顯慶禪寺”;因西山四面為水所包,俗稱包山,該寺又是山上第一大寺,唐肅宗李亨又賜名為包山寺,所在的山塢亦得名為包山塢,名稱一直沿用至今。自唐朝至清朝,包山寺代稱江南名剎,高僧輩出,寺院亦經歷了多次興廢。
據《高僧傳》卷十記載,寶志又作保志,俗姓朱,金城(甘肅蘭州)人。出家后師事僧儉,修習禪學,有很深的佛學造詣。傳說在南朝宋太初元年(453年)以后,言行神異,“手足皆鳥爪”,常隨身攜帶古鏡、剪刀尺、扇之類的東西,披發赤足而行,“時或賦詩,言如讖記”。齊武帝、梁武帝和侯王士庶視為“神僧”,十分推崇。
天寧禪寺,位于常州市區延陵東路636號。1982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漢族地區佛教重點寺院,2002年榮獲國家4A級旅游景點稱號。現占地102畝,建筑面積41856平方米。天寧寺始建于唐貞觀、永徽年間(627~655),開山祖師為金陵牛頭山法融禪師。其初僅筑室十余楹,開創了天寧寺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