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分類: | 全部 森林公園 海島海岸 草原草甸 沙漠戈壁 冰川雪域 濕地湖河 名山奇峰 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園 主題公園 名勝古跡 歷史遺產 民族風情 度假療養 園林老宅 陵園古墓 古鎮村落 博物館 考古遺跡 城市風光 名人故里 宮殿樓閣 道教福地 宗教旅游 地質奇觀 探索體驗 農業觀光 工業旅游 植物園 郵輪游艇 |
---|---|
所在地區: |
虎臺遺址,位于西寧市西郊,為公元4世紀南梁(小國)的遺址。原臺共九層,臺下可陳兵10萬,臺上用于軍事檢閱,現僅存土丘。公元397年,河西鮮卑貴族禿發烏孤稱西平王,都西平(今青海西寧)后遷樂都(分屬青海),史稱南涼,領有今日甘肅西部和青海一部分。其弟利鹿孤登泣后,國力強盛,一度雄據西陲,虎臺就是那時所筑。公元414年南涼為西秦所滅。現在登上虎臺,西寧風光歷歷在目。
北禪寺,位于西寧市北湟水之濱海拔2400多米的北山上,俗稱“北山寺”,又名永興寺。因北山山崖層疊,遠眺似土臺樓閣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樓山,北禪寺也因此又叫土樓觀。北山寺早先為佛教寺廟,是青海境內最早的宗教建筑,初建于北魏明帝時期(公元106年),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
湟源丹噶爾古城位于青海省湟源縣,地處黃河北岸,西海之濱,湟水源頭,距西寧市40公里。被譽為 “海藏咽喉”、“茶馬商都”。丹噶爾,即藏語“東科爾”的蒙語音譯,意為“白海螺”。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在這里結合,農耕文化與草原文化在這里相交,唐蕃古道與絲綢南路在這里穿越,眾多民族在這里集聚,素有“海藏咽喉”、“茶馬商都”、“小北京”之美稱。
老爺山又名元朔山,位于西寧市北約40公里,大通縣境內。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山上有火燒臺、老虎洞和古寺廟遺址。主峰西南皆為懸崖絕壁,北面與牦牛山相對。加上高原氣候多變,有時濃云密布,有時天朗氣清,登高眺望,云海蒼茫,漫步林中,別有野趣,為西寧市旅游勝地之一。位于大通縣橋頭鎮東側的北川河畔,是大通中部的一座主要山峰,面積約2.5平方公里。
西寧人民公園始建于1959年,位于城西湟水與北川河交匯處南岸。始建時,總面積36公頃,后經數次擴建,現占地40余公頃,是西寧市最大的公共游樂公園。園內游樂設施主要有:花卉區、人工湖、露天劇場、燈光球場、兒童游戲場和餐廳、茶室等游樂觀賞服務設施。園區綠樹成蔭、曲徑回廊、水閣相間、鳥語花香、十分清雅,被稱為“人工繡景”,居西寧新八景之首。
西寧市城北區朝陽公園位于城北區小橋大街以東的北川河畔,始建于1983年,1991年正式開放。全園總占地面積4.18公頃,其中綠地面積2.9公頃,占總面積的69%;水域面積0.26公頃,占總面積的6.2%;建筑面積0.1公頃,占總面積的2.4%;道路面積0.92公頃,占總面積的22%。西寧朝陽公園位于西寧朝陽地區的居民密集區,該公園原是朝陽地區的一片沙灘地。
湟中縣博物館,在青海省湟中縣城內,距青海著名寺院塔爾寺約一公里。建筑面積 1100多平方米。展品大部分為本縣出土文物,其中重要展品有從該縣卡約村出土的卡約文化彩陶,從漢墓出土的絲織品和釉彩品,還有從塔爾寺藏品中選出供展覽的金屬和陶瓷器物以及竹、木、美玉和象牙等各種不同質地的雕刻藝術品。全館藏品約8000余件,以展現本縣的民族和宗教文物為特色。
這個高大的土臺是南涼王朝第三代君王溽檀于公元402年,用他的太子“虎”的名字命名修建的閱兵臺“虎臺”之名由此而來。《西寧府新志》中記載,臺的東面有四個高七丈多的土墩,墩與墩之間相距二百一十丈,只有東北角一墩高一丈多,臺西面還有相連的六個小墩,不知為何時所筑。只是當年宏偉的建筑,如今已經荒頹,只剩 寑臺一座,被包圍在高大的現代化的樓群建筑之間。
位于西寧市南40公里湟中縣的瑪脊峽谷內,藥水灘西南側山彎里流出一股清泉,水溫在20℃至45℃之間,水呈黃綠色,有濃濃的琉璜的氣味。手伸水中,滑凝如脂,手出水外,似乎被人撫摸一般。水入口中,有嗆鼻的氣味,可是并不難下咽。
湟水河又名西寧河,指流經西寧城北的黃河重要支流。當春夏之際,湟水上游冰雪消融,水源充足,流至西寧西郊河、北川河、南川河先后注入湟水,遂河水驟漲,波濤洶涌,故稱“湟流春漲”,為西寧古八景之一。 在湟水的哺育下,河谷地帶至少在宋代以前是到處草木叢生,綠樹成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