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videossex黑人_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鲁婷婷_高h文下面塞跳蛋

歡迎訪問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歡迎,請登錄 傳真:0635-8336665 24H電話:0635-8681234

駱馬湖

駱馬湖,位于江蘇省北部,跨宿遷和新沂二市,位于北緯34°~3411′,東徑118.04′~118. 18′之間,又名樂馬湖、洛馬湖、馬樂湖、龍馬湖。

線路分類: [濕地湖河]

景點地點: 國內 江蘇省 宿遷市

本站推薦:

景點詳細介紹

駱馬湖(江蘇省北部宿遷和新沂間湖泊)

駱馬湖,位于江蘇省北部,跨宿遷和新沂二市,位于北緯34°~3411′,東徑118.04′~118. 18′之間,又名樂馬湖、洛馬湖、馬樂湖、龍馬湖。湖水面積375平方公里,它似菱形,東岸為丘陵山區,北、西、南岸為堤岸平原,最大寬度20公里,湖底高程18—21米,最大水深5.5米,大小島嶼60多個。水生植物蘆、藕、菱、蒲等二十多種,盛產鯽魚、銀魚、鰱魚、青蝦、白蝦、螃蟹、河蚌等十多種水產品,被江蘇省定為蘇北水上濕地保護區,又是南水北調的重要中轉站。

中文名駱馬湖外文名Luoma Lake別稱樂馬湖、洛馬湖、馬樂湖位    置宿遷、新沂兩市結合部面積375平方公里庫容量9億立方米平均水深南湖平均5米,北湖平均30米所屬水系淮河下游沂、沭、泗水系湖泊類型構造型湖泊。


位置境域

駱馬湖位置及境域

駱馬湖在江蘇省北部,跨新沂、宿遷兩縣。湖盆為郯廬斷裂帶局部凹陷洼地,黃河奪淮后,成為沂河和中運河季節性滯洪區。1952年導沂整沭工程修建了皂河閘、楊河灘閘,1958年又建嶂山閘和環湖大堤,方成為一滯洪水庫。湖泊長27公里,最大寬度20公里,湖水面積為296平方公里(相應水位21.81米),蓄水量達2.7億立方米。它匯集了沂河、中運河的來水,集水面積為4900平方公里。入湖水量受嶂山閘、皂河閘與楊河灘閘的調蓄控制后,分別泄入新沂河和中運河。湖底高程一般在18~21米之間,整個湖盆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湖盆東南部水深較大可達4~5米,北部湖盆洲灘發育,湖島廣布。湖水呈綠黃色,透明度在0.5~3.5米,是江蘇省最清澈的湖泊。湖水pH值為8.3,礦化度達263.76毫克/升,為重碳酸鹽類鈣組I型水。湖泊有灌溉、調洪和水產之利。


形成演變

湖泊形成

駱馬湖屬于構造型湖泊。駱馬湖的原始基底是個地塹式的陷落盆地,有兩組以上的斷裂構造穿過湖盆,湖東貫穿南北的是郯廬深大斷裂,歷史上活動頻繁,發生過幾次災害性大地震;湖西還有一組南北向的斷裂構造。所以駱馬湖的湖盆為典型的構造洼地,由于歷史上黃河多次南泛奪淮,加之沂河與中運河的行洪,使原始湖盆淤積為一個淺洼地。


水系演變

泗水是這個水系最主要的河流,發源于山東新泰太平頂,原來是循今南四湖流路進入江蘇,經徐州、宿遷、泗陽到淮陰市入淮河,是淮河下游最大的支流。沂水發源于山東沂蒙山區的沂源縣,向南經郯城縣,在睢寧縣古邳鎮匯入泗水,是泗水主要支流。沭水亦發源于沂蒙山區的沂水縣,與沂水平行南流,過郯城在宿遷縣匯入泗水再入淮河。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南宋建炎二年(1128),黃河南徙奪徐州以下泗水和淮陰以下淮河干流入海,由于河床淤高,清咸豐五年(1855)黃河北徙后,形成今日所見廢黃河,使泗、沂、沭諸河失去入淮通道,泗水逐漸潴積為今日的南四湖,并以中運河為泄水尾閭。沂水則潴水為駱馬湖,還經常泛濫于廢黃河以北、駱馬湖以東廣大地區。建國后,經過整治,沂、沭二河方有了各自入海的河道,即新沂河及新沭河。新沂河自山東流入江蘇后,除部分來水經華沂閘過窯灣入中運河外,主要來自華沂閘經新辟的新沂河入駱馬湖,出嶂山閘,經沭陽、燕尾港,由灌河口入海。江蘇境內沂河全長190公里。


主要支流

沂河源于山東省沂源縣魯山,南流經沂水、沂南、臨沂、郯城,于邳縣齊村入江蘇境,在新沂縣苗圩入駱馬湖,全長333公里(江蘇境內45.5公里),駱馬湖以上沂河流域面積1.18萬平方公里。上游為丘陵山區,臨沂以下漸入平原,洪水期峰高量大,枯水期經常斷流。沂河過臨沂,東岸彭家道口有分沂入沭水道向東南分水入沭河,西岸江風口有邳蒼分洪道向西南分水入中運河。沂河入邳縣后,南流至華沂,東岸有白馬河匯入。華沂以下分為兩支,西支為老沂河,在窯灣入中運河,現上端堵斷,不再分泄洪水,并改道入駱馬湖,長23公里,集水面積198平方公里;東支為1949年人工開挖的新沂河,穿隴海鐵路南下,于苗圩附近注入駱馬湖,后改稱沂河。
駱馬湖是1949年導沂工程中確定為臨時蓄洪水庫。50年代初建成的駱馬湖南堤、皂河節制閘及楊河灘閘,通稱“一線控制”。1958年6月建成的宿遷閘及六塘河閘,筑二線大堤,形成宿遷大控制,通稱“二線控制”。自此駱馬湖形成常年防洪蓄水庫,湖底一般高程19米,正常蓄水位23米,一線控制水面積375平方公里,庫容9億立方米,設計防洪水位23.5米;二線控制水面積432平方公里,設計防洪最高水位25米,庫容15億立方米。駱馬湖上承沂河及中運河來水,流域面積5.2萬平方公里。下游分別從嶂山閘泄洪入新沂河,從皂河閘和宿遷閘泄洪入中運河。50年代還有楊河灘閘泄洪入總六塘河,60年代楊河灘閘改為灌溉送水閘,不再泄洪。
新沂河是建國初期沂沭泗水系下游人工開挖的主要排洪通道,從華沂經駱馬湖至海口,長186公里。其中嶂山以下146公里,起自駱馬湖嶂山閘,沿新沂、宿遷縣(今宿豫縣)界東行,穿沭陽縣境,沿灌云、灌南縣界至燕尾港入海。承擔的排洪流域面積,包括區間匯水的7000多平方公里,總共近6萬平方公里。除嶂山閘下6公里為切嶺開挖外,全線修筑南北大堤,束水漫灘行洪,沭陽以西堤距1100~1300米,沭陽以東堤距1300~3300米。沭陽以上南岸有山東河、路北河、柴沂河等支流匯入,北岸有總沭河、新開河匯入,至沭陽城西,南會淮沭河,沭陽以下與鹽河相交。
中運河水系屬泗水、運河水系(包括泗水、南四湖和中運河水系),南四湖匯集泗水、汶河以西、黃河與廢黃河之間的洪水,由韓莊閘出韓莊運河,進入江蘇境內,稱中運河。以后再匯邳蒼地區及西部邳睢銅地區來水,南入駱馬湖。中運河出駱馬湖東南流至淮陰縣楊莊,與二河相會。
中運河是在明、清兩代開挖的泇河和中河基礎上拓浚改建而成。自邳縣黃樓村進入江蘇,折向東南經泇口、灘上、運河鎮,至新沂二灣入駱馬湖,為中運河上段,長55公里(省界至民便河口),承泄南四湖和邳蒼地區來水,集水面積3.9萬平方公里。經多次擴建,行洪能力已達5000立方米每秒。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中運河出駱馬湖皂河閘,沿駱馬湖南堤過宿遷閘,平行于廢黃河東南流,經宿遷、泗陽,至淮陰縣楊莊會二河、廢黃河,為中運河下段,長124.1公里(民便河口至二河口),是駱馬湖桃汛和分洪出路之一,又是淮、沂水系的連接點,最大行洪流量1000立方米每秒。中運河全長179.1公里,該河從大王廟至二河還是京杭運河蘇北段的一段,又是江水北調的輸水干河,已建成泗陽、劉老澗、宿遷、皂河4個梯級樞紐。
沂河與中運河之間屬邳蒼郯新地區,面積7200平方公里,其中江蘇境內2800平方公里。坡地來水自東北向南匯入中運河,形成邳蒼水系,主要河流有陶溝河、運女河、西泇河、文河、東泇加河、燕子河、武河、城河等。1958年修建邳蒼分洪道,截斷武河、燕子河、東泇河、文河、西泇河,匯入分洪道后入中運河。邳蒼分洪道起自沂河江風口閘,西南流經山東省蒼山縣,于古宅進入江蘇省邳縣,過卞家湖、艾山西、倚宿山至柳林莊入中運河,設計分泄沂河洪水3000立方米每秒。全長74公里,其中邳縣境內34公里,流域面積2357平方公里。
沂水發源于山東沂蒙山區的沂源縣,向南經郯城縣,在睢寧縣古邳鎮匯入泗水,是泗水主要支流。
中運河京杭運河的一段,北起山東臺兒莊,南止江蘇淮陰水利樞紐,全長190余公里,幾乎在江蘇境內。過去黃河淮河水患災害嚴重。建國后不斷整治,堤防加高培厚,兩岸排灌配套,是江蘇北部排洪、除澇、灌溉和通航的河道。1958年,中運河增辟微山湖西航道,從沛縣大沙河口引微山湖水,在藺家壩入不牢河南支向東,沿北房亭河,至大闞口以下循不牢河干道在邳縣注中運河,達淮陰船閘,全長310公里。藺家壩至大王廟設解臺、劉山子二個梯級,為徐州煤炭南運航道

新沂河在江蘇省東北部。1949~1952年建鑿。西從駱馬湖東岸嶂山閘引水,東經宿遷、新沂、沭陽、灌云、灌南等縣,直達灌河口燕尾港入黃海。與沭河、淮沭新河、鹽河相交。河長144公里,北堤長144公里,南堤長131.6公里;堤頂超高2~2.5米;近水面塊石護坡113公里,護岸17公里,防浪林臺24公里;堤距從0.9公里擴至3.3公里;設計泄水量6000立方米/秒。是沂河下游排洪入海河道。


治理開發

防洪工程

駱馬湖防洪工程分布圖

駱馬湖地處淮北平原,跨宿遷、新沂二縣,是沂河、泗水下游的主要防洪湖泊型水庫。南四湖的洪水、沂河的洪水和邳蒼地區的區間來水,都要經過駱馬湖攔蓄后,再由嶂山閘泄洪入新沂河。流域面積5.2萬平方公里。
駱馬湖歷史悠久,《宋史·高宗本紀》稱樂馬湖。當時,駱馬湖地區土壤肥沃,地勢雖然低洼,由于沂水于邳州(今睢寧古邳)匯入泗水,不進駱馬湖,有良田萬頃,堪稱富繞。據《同治宿遷縣志》載,“金將達懶屯樂馬湖”,說明金代仍能屯兵墾殖。元、明以后,泗水逐漸淤淺,駱馬湖開始潴蓄沂洪。明萬歷年間(1573~1620年),為保障漕運暢通,避黃開泇。開通后的泇運,“廣納群流,北遏魯河,西引湖水”,“沂、武、燕、艾、不老、房亭交輸互灌,并趨腹心,遂為眾壑所歸”(《邳志補》)。據明朱國盛《南河志·通濟河記》載:“天啟年間,駱馬湖夏秋遇潦,湖面橫亙二十余里,已匯成汪洋大湖。”
明末清初,駱馬湖漸淤,不足以存儲大量洪水,遂鑿開馬陵山斷麓,引湖水經六塘河東下入海。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駱馬湖已淤墊,水漲時湖面“有六七十里寬,八十里長”。道光元年(1821年)駱馬湖開始放墾湖內高地,始有人居住。次年二月清丈,涸出土地1892頃。咸豐、同治年間,續涸出土地近900頃。“每年汛期,遇蒙、沂山水漲發,匯歸湖內,灘地悉被淹沒。及秋冬水勢漸消,灘地涸出,播種二麥”(《同治宿遷縣志》)。
建國前,駱馬湖因滯蓄洪水能力逐漸削弱,下游六塘河壅淤日甚,致沂、泗洪水恣意泛濫。
建國初期“導沂整沭”期間,確定駱馬湖、黃墩湖為臨時蓄洪水庫,駱馬湖設計防洪水位23米,蓄水9億立方米。沂河臨沂最大洪峰為6000立方米每秒,泗水來量為500~1000立方米每秒。經駱馬湖、黃墩湖臨時攔蓄后,分別由嶂山排入新沂河1500立方米每秒,中運河和六塘河各排500立方米每秒。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因此,培修加固了18.4公里駱馬湖南堤(即原中運河左堤),搶筑皂河束水壩,以控制駱馬湖下泄中運河的流量,并進行嶂山切嶺,使沂泗洪水直接從新沂河入海。1952年6月,皂河束水壩廢壩建節制閘和船閘,建成六塘河楊河灘節制閘,從而初步建成了汛期攔洪、汛后退水種麥,實行“一水一麥”的皂河控制工程(亦稱一線控制)。
1957年大水,黃墩湖破堤蓄洪,駱馬湖楊河灘最高水位仍達23.15米,超過設計水位0.15米。皂河閘、楊河灘閘亦超標準泄洪。已建的皂河控制工程標準明顯偏低。汛后,省水利廳為提高駱馬湖防洪標準,保護下游1000萬畝農田的防洪安全,結合蓄水發展淮北“旱改水”,制訂“一湖蓄水、兩湖調洪、三級控制”的治理原則,即駱馬湖改為常年攔洪蓄水庫,黃墩湖為非常滯洪水庫,興建宿遷大控制,形成三級水位。以上規劃經淮委和水電部批準,從1957年冬至1958年6月,興建了宿遷節制閘及船閘、六塘河閘和六塘河攔河壩。1961年4月建成了嶂山閘,還建了駱馬湖北堤和西堤。至此,宿遷大控制基本形成(亦稱二線控制),駱馬湖成為常年防洪蓄水水庫,當駱馬湖水位超過24.5米時,從一線控制退守二線控制。1964年省水利廳確定六塘河不再分洪。
駱馬湖湖底高程為18~21米,當湖水位23米時,庫容9億立方米。退守二線控制后,湖水位25米時,庫容15億立方米。二線控制是沂沭泗下游地區重要的防洪設施。
1971年11月26日晚,駱馬湖南堤在駱馬湖公社東側約300米處,由于堤基系粉砂土,堤身滲水,曾做有倒濾層,但因滲流破壞,在湖水位23.09米、中運河水位19.5米情況下,突然決口,使駱馬湖堤與宿遷大控制之間9000畝耕地被淹,水浸糧食1.6萬公斤,倒房208間,造成嚴重損失。當即組織勞力搶堵,到12月26日堵復。該堤決口事故受到水電部的通報批評。
(一)皂河控制
皂河控制由中運河皂河節制閘、船閘,六塘河楊河灘閘和駱馬湖南堤組成。
皂河節制閘于1951年10月開工,1952年6月竣工,設計流量50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800立方米每秒,共7孔,每孔凈寬9.2米,總寬71.25米。當駱馬湖改為常年蓄水庫后,原設計標準偏低。1971年進行加固,上游設計水位由原23米提高到25米,下游設計水位由18.34米提高到19.5米,校核流量提高到1000立方米每秒。該閘一是控制駱馬湖水位,汛期排洪,非汛期蓄水;二是控制下泄流量,以確保駱馬湖以下中運河堤防安全;在駱馬湖水位23.5米以下時,照顧黃墩湖地區排澇,同時提供中運河航運及工農業用水。
皂河船閘詳見第五章跨流域調水。
楊河灘節制閘于1951年11月開工,1952年5月竣工,設計流量300立方米每秒,共3孔,每孔凈寬9.2米,總寬30.8米,閘孔凈高4.5米。駱馬湖作為臨時攔洪水庫時,楊河灘閘除汛期控制駱馬湖入六塘河泄量外,還發揮排泄桃汛,以確保駱馬湖一季麥收。自駱馬湖建成常年攔洪蓄水庫后,該閘改為宿遷縣來龍灌區灌溉渠首。
駱馬湖南堤,1950年初加固時,以原中運河左堤為基礎,從皂河束水壩南500米起,沿運河老堤穿過長河頭與馬陵山西麓相銜接,全長15.4公里。后因皂河節制閘建在束水壩上游3公里,故南堤全長為18.4公里。設計防洪水位23米,堤頂高程25米,寬6米,邊坡1∶3。完成土方117萬立方米,塊石護坡2.2萬立方米。1956~1984年,為了保證駱馬湖南堤防洪安全,曾不斷地對大堤進行了整修加戧,增做塊石護坡、防浪林臺,加做擋浪墻、反濾層等。1969年對南堤全線的塊石護坡進行大翻修。特別是1971年11月26日晚南堤因滲流破壞倒口的教訓和1974年大洪水的考驗,從1975年起,按照水電部批復的加固駱馬湖南堤的精神,分別在大堤迎水面或背水面增做戧臺和平臺,加筑擋浪墻等。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并廢除被1974年洪水沖毀的皂河小船閘(1973年8月另建成皂河大船閘),改建成500米長的攔河壩,壩頂高程26~27米,頂寬8米,邊坡1∶3。據統計,自南堤建成至1984年,歷年維修加固累計完成土方77.6萬立方米、石方18.28萬立方米,國家投資558.3萬元。
1987年,駱馬湖南堤現狀:堤頂高程25.5米,堤腳高程19.5~20.5米,堤頂寬6米,坡比1∶3,迎水面全部做成灌砌塊石護坡。堤頂加做漿砌塊石擋浪墻11.34公里,墻頂高程26.5米,頂寬0.4米,底寬0.6米。安家洼以西,在迎水面增做4段共長2070米的平臺;安家洼以東,在背水面加做4段共長3800米的戧臺。堤頂全部改建成可運輸防汛物資的砂石路面。
(二)宿遷大控制
宿遷大控制由駱馬湖二線大堤、宿遷節制閘、宿遷船閘、六塘河節制閘、六塘河攔河壩等工程組成。宿遷大控制的運用,涉及到沂沭泗流域整個洪水的調度,南四湖、沂河、邳蒼地區來水的多少,“分沂入沭”流量的安排,總沭河洪水量的下泄,以及滯洪區的運用等等。由省防汛防旱指揮部根據水情、工情決定退守宿遷大控制的時間。自大控制建成至1987年,在1963年、1974年大水和1971年冬駱馬湖南堤決口時,曾使用過3次。
宿遷控制大堤從宿遷節制閘上游向南建堤與廢黃河北堤聯接,而后循廢黃河北堤修復,個別彎曲較大處予以裁彎取直,經皂河鎮穿荷花池與黃墩湖堤銜接,這段堤防也是中運河的右堤。堤防設計標準,堤頂高程28米,新建堤防頂寬6米。1964年工程完成后,從宿遷、邳縣交界處到宿遷節制閘形成一條全長34.6公里的比較完整的防洪大堤。
宿遷控制大堤完成后,到1987年先后經過13次加固維修。累計完成土方80萬立方米,干砌塊石12萬立方米,漿砌塊石2.5萬立方米,投資465萬元。1987年大堤現狀:從宿遷邳縣交界處民便河船閘至邳洪河閘,長12.8公里,一般堤頂高程為27.5~27.8米,堤頂寬8米,坡比1∶3,全部干砌塊石護坡,護坡頂高程25米,護坡底高程21米。在曹甸處設有黃墩湖分洪爆破口,堤上埋設三排爆破井。從邳洪河閘至皂河鎮北門一段長約1.7公里,堤頂高程28米,頂寬8米,坡比1∶3。該段在邳洪河閘與黃墩湖閘處,因兩閘的公路橋高程僅為26.5米,高程不夠。從皂河鎮北門至皂河鎮南一段長1.46公里做有擋浪墻,墻頂高程27.5米。皂河鎮南至宿遷節制閘南,長18.54公里,系廢黃河北堤整修而成,堤頂高程大部分超過28米,已鋪干砌塊石護坡13.7公里。全線堤頂鋪設砂礓石子路面,路寬6米。邳縣境內在運河大堤(即黃墩湖堤)上亦設有黃墩湖分洪爆破口。
宿遷節制閘位于皂河閘下游宿遷縣城北中運河上,是宿遷大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控制中運河泄量的主要建筑物。閘身總寬69.23米,共6孔,每孔凈寬10米,閘底高程15米,閘頂高程28米。設計洪水位閘上25.1米,閘下水位18.88米,最大流量600立方米每秒。1957年9月批準開工,1958年6月完成,投資210.6萬元。當年汛期最大泄洪745立方米每秒。1963年汛后檢查,下游防沖槽外沖刷嚴重,拋石1200立方米防護。以后,又先后增建工作便橋、檢修門吊裝滑道和抗震加固。1974年8月14日實際泄洪1040立方米每秒。
六塘河節制閘位于宿遷節制閘和船閘北面,閘身總寬32.8米,共3孔,每孔凈寬10米,閘底高程15米,閘頂高程28米。1957年10月開工,1958年6月竣工,投資136.85萬元。1964年起不再承擔排洪任務,駱馬湖有水時,送水灌溉,退守宿遷大控制時,起擋洪作用。
宿遷船閘詳見第五章跨流域調水。
六塘河攔河壩建于1958年,從宿遷縣城北礦山高地至六塘河閘北茶壺窯全長為2800米。壩頂高程28米,壩頂結合公路寬10米,臨水坡做有防浪林臺,高程24.5米,寬40米,坡比1∶3.5,從林臺頂至高程18.5米為干砌塊石護坡。
(三)嶂山閘
嶂山閘是駱馬湖控制工程之一,閘下就是新沂河。在“導沂整沭”期間,駱馬湖原計劃辟為臨時攔洪水庫,利用開挖峒峿山、嶂山之間馬陵山斷麓,以控制下泄入新沂河流量。1958年駱馬湖批準為常年蓄水庫后,決定興建嶂山閘,并擴大嶂山切嶺,增加下泄新沂河的流量。
嶂山閘于1959年10月開工興建,1961年春建成。共36孔,每孔凈寬10米,閘身總寬428.97米,閘底高程15.5米,閘頂高程28米,設計上游洪水位25.1米,下游設計水位15.5米,最大泄量8000立方米每秒。要求駱馬湖水位22.5米時泄洪3500立方米每秒。
嶂山閘施工過程中,節約代用材料多,施工質量差。1965年春經檢查發現底板、閘墩均有嚴重空洞和剝蝕現象。于當年春、冬進行了兩次加固處理。1970~1974年,由于閘門木面板腐爛,漏水嚴重,將木面板更換為鋼絲網水泥面板。1979年8月至1980年1月進行抗震加固工程。該閘建成后實際發生最大泄量為1974年汛期5760立方米每秒,上游最高水位25.25米。
為發揮嶂山閘排洪、蓄水的作用,必須相應地擴大嶂山切嶺。建國初“導沂整沭”期間,曾進行過3次切嶺工程,共完成土方470萬立方米。1959年興建嶂山閘,嶂山切嶺段即為上下游引河,全長8.5公里。閘上2.5公里,河底高程15.5米,底寬600~430米;閘下6公里,河底高程15.5~14.3米,底寬430~90米。為了閘河配套,嶂山切嶺工程從1962年起,按湖水位23.5米下泄5000立方米每秒擴挖。歷時5年,到1966年完成,共完成土方800萬立方米。1972年冬又根據淮委編制的治淮戰略性骨干工程規劃要求,按照湖水位22.5米下泄5000立方米每秒再次擴大,于1978年基本完成,完成土方648萬立方米,投資1324萬元。由于閘下引河達不到設計標準,據1974年行洪實際情況推算,在設計條件下少泄500立方米每秒。
(四)黃墩湖滯洪區

黃墩湖位于駱馬湖畔、中運河西岸,地處徐州邳縣、睢寧和淮陰宿遷三縣交界,面積385平方公里,耕地33萬余畝,人口22萬。地面高程一般在21米左右,最低19米。1949年導沂時,黃墩湖、駱馬湖都為臨時蓄洪區。1952年駱馬湖皂河控制工程建成后,駱馬湖一湖攔洪,黃墩湖作為非常滯洪區。即當駱馬湖水位超過22.5米時,利用黃墩湖滯洪。1957年,黃墩湖破堤滯洪后,駱馬湖最高水位仍達23.15米。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淮委編制的1957年沂沭泗流域規劃,確定駱馬湖、黃墩湖都為常年蓄水庫。1958年1月,省水利廳提出:“駱馬湖一湖蓄水,騰出黃墩湖種植農作物。”經水利部1958年2月批復同意。為提高駱馬湖防洪能力,興建駱馬湖二線控制工程即宿遷大控制,黃墩湖仍為非常洪水的臨時滯洪區。1971年淮委關于沂沭泗洪水“東調南下”的工程規劃,確定駱馬湖防洪標準為百年一遇,湖水位25米,黃墩湖不再滯洪。由于“東調南下”工程全部實施尚需一個過程,黃墩湖在相當一段時期內還得作為非常滯洪區。1985年淮委修訂的治淮規劃,又提出近期駱馬湖防洪標準為二十至五十年一遇。黃墩湖堤上安置兩個臨時爆破口門,一處在宿遷縣曹甸,另一處在邳縣黃墩湖堤上,無控制建筑物。并在穿黃墩湖的徐洪河東堤上,沿民便河中心線南北各留有500米長的分洪口門。1986年滯洪區的保安措施開始起步,至1987年,無線通訊網絡系統已初步建成投入運用,并興建了低標準的撤退道路117公里,在老莊臺上建成安全避洪樓225幢,正在建的有400余幢,滯洪時利用二層或三層樓平頂就地避險。


灌溉

駱馬湖地區的農田灌溉,曾有南北朝北魏太和年間薛虎子到汴泗溉田,北宋熙寧年間沈括疏沭水九渠十八堰的記載。黃河奪泗入淮以后,灌溉設施破壞殆盡。明代,沂水入泗受阻,潴積為駱馬湖,形成沂泗洪水滯蓄場所。
建國初期,進行大規模導沂整沭工程,辟駱馬、黃墩兩湖為臨時攔洪水庫,汛期調洪,汛后種麥。1951年,中運河建皂河閘和六塘河口建楊河灘閘,控制駱馬湖水下泄。1955年,治淮委員會組織編制沂沭泗流域規劃,提出興建駱馬湖水庫,灌溉蓄水位22.48米,發展460萬畝自流灌溉(其中沂南296萬畝、沂北164萬畝)。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1957年3月,江蘇省委召開旱改水工作會議,決定興建駱馬湖、石梁河水庫,增加水源,發展旱改水。當年冬,駱馬湖宿遷控制工程開工。1958年2月,水電部批準駱馬湖為常年蓄水庫,灌溉蓄水位21.5米,發展水稻300萬畝。1959年,駱馬湖開始蓄水,具備發展灌溉的條件。
1958年,淮陰專區計劃興建駱馬湖灌區,引駱馬湖水灌溉中運河以東、淮沭河以西、新沂河以南、總六塘河以北地區,控制面積1153平方公里,耕地105.66萬畝,其中自流灌溉90萬畝。當年冬,宿遷縣來龍灌區開工,干支渠系初步建成。
1959年5月,在六塘河閘下突擊搶建六塘河壅水閘,抬高水位進入干渠,來龍灌區開始灌溉,楊河灘閘和六塘河閘成為灌區渠首。同時,沭陽縣淮西灌區、泗陽縣程道灌區陸續建成開灌,均由駱馬湖供水。到60年代初,駱馬湖自流灌區基本形成,來龍灌區49萬畝、淮西灌區26萬畝、程道灌區21萬畝。
1961年,水庫移民生活困難,加上種植水稻不適應,對駱馬湖蓄水發展水稻產生動搖,宿遷縣部分干部和群眾提出恢復駱馬湖一水一麥的方案,要求退庫還田。在省、地、縣引發了一場關于駱馬湖退水種麥、灌區回旱與堅持蓄水發展水稻的爭論。省委組織農工部、辦公廳、水利廳等單位組成駱馬湖調查組,會同淮陰地委、專署水利局負責人進行調查,形成“恢復一水一麥、退庫還田和不宜放水復墾的兩種不同意見”上報省委。省委進一步組織調查,經多方征求意見,選用湖中湖的方案,即采取一個小湖蓄水、外圍種麥的折中方案,在駱馬湖高地圈4個圩,面積57.1平方公里,耕地7.7萬畝。1962年冬,在湖內20.5米以上開始圈圩種麥。1963年當4個圩區土方工程基本完成,建筑物籌備施工時,5月29日遇一場暴雨,圩內進水,7.7萬畝麥田全部被淹,遂停止施工,恢復蓄水,爭論結束。此后,宿遷縣在中運河兩岸興建洋北、仰化兩個自流灌區及皂河、船行兩個提水灌區;泗陽在中運河兩岸興建眾東和運南灌區;新沂在駱馬湖北堤建北壩涵洞,沿高程20米開挖沂北干渠,形成沂北自流灌區。到60年代,駱馬湖蓄水位抬高到22.5米,自流灌區面積發展到150萬畝。
與此同時,駱馬湖以上地區開始發展旱改水,沿中運河、沂河提水灌溉。駱馬湖蓄水量與灌區發展不相適應,用水高峰季節水位迅速下降,不但造成地區之間爭水糾紛,而且京杭運河也因水枯斷航。1971年,省政府決定徐州、淮陰兩地區各半分用駱馬湖水源,下游自流灌區用水漸趨緊張。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為了擴大灌溉水源,在泗陽閘建臨時翻水站由洪澤湖向北調水,進一步抬高駱馬湖水位。由于水源變化,泗陽程道灌區重建渠首,改由中運河引水;沭陽淮西灌區也開始從大澗河抽回歸水和由柴沂河抽淮沭河水灌溉。1971年11月26日,駱馬湖水位23.09米、中運河水位19.5米時,南堤突然決口,決口搶堵以后,駱馬湖蓄水位降到22.5米。1974年開始進行駱馬湖南堤險段加固工程,次年竣工,蓄水位抬高到23米。同年,開始興建楊莊、泗陽、劉老澗、井兒頭等臨時翻水站,補給中運河灌區用水。程道、淮西灌區改從東南方向引中運河水灌溉后,內部渠系不得不重新改造,淮西灌區陸續興建了51座提水站,程道灌區在六塘河左岸建電灌站補水,并劃出一部分單獨設立新華灌區。
1982年,為京杭運河補水和徐州電廠供水興建補水工程,淮陰以北的淮陰、泗陽、劉老澗、井兒頭、楊河灘、皂河、民便河、劉山、解臺等9座抽水站陸續開工,以擴大江水北調能力。泗陽站(100立方米每秒)、劉老澗站(100立方米每秒)、井兒頭站(80立方米每秒),楊河灘站(增加15立方米每秒),民便河站(增加10立方米每秒),1983年5月建成;劉山北站(50立方米每秒)、解臺西站(50立方米每秒),于1984年建成;淮陰站(120立方米每秒)、皂河站(195立方米每秒),于1987年建成。由于江水、淮水供水范圍向北延伸,省政府決定駱馬湖20.5米以上蓄水全部歸徐州使用。供水方式的變化,不但使淮西灌區、運南灌區、新華灌區成為獨立的提水灌區,來龍灌區也以井兒頭抽水站抽提中運河水灌溉為主。

1987年駱馬湖范圍有5萬畝以上大中型灌區7處,其中30萬畝以上大型灌區1處、10~30萬畝5處,總控制面積1987.8平方公里,設計灌溉面積172.3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43.3萬畝。除沂北灌區仍用駱馬湖蓄水外,其余灌區已轉用江水或淮水。其中有3個中型灌區基本上改為提水灌區,其設計灌溉面積57.7萬畝,有效灌溉面積48.1萬畝。


捕撈

共有37科148種,其中鯉科魚類最多,63種,占總數的42.6%,其次是鮠科魚類8種,占5.4%,蝦虎魚科、鲀科魚類各7種,各占4.7%,鮨科、銀魚科、鰍科魚類各5種,分別占3.4%,鳀科、石首魚科魚類各4種,各占2.7%,鯡科、鯔科魚類各3種,分別占2.0%,其它還有鯰科、塘鱧魚科、鱺魚科、鱧科、鰻鱺科、胡子鯰科、鱘科等。從生態上分析有三種類型:一是定居型魚類,如鯉、鯽、銀魚等;二是半洄游性魚類,如青、草、鰱、鳙等;三是海淡水洄游性魚類,如刀鱭、河鲀、鰣魚等。
梅鱭魚 主要產于太湖、洪澤湖、高郵邵伯湖、駱馬湖等大型湖泊中,是湖泊魚類中的主要品種。每年春季產卵,夏季可見子魚,初秋可生長到2寸左右,形似鳳尾魚,即可起捕。全省年產量在1000萬-1200萬公斤。
淡水蝦類主要有青蝦(日本沼蝦)、白蝦(秀麗長臂蝦)、龍蝦(克氏螯蝦)三種,此外還有細螯沼蝦、細足米蝦、糠蝦等品種。太湖以白蝦為主,素稱“水晶蝦”。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徐、淮、鹽地區以青蝦為主。龍蝦原僅南京周圍有少量生存,進入80年代迅速向全省擴散,尤以里下河、洪澤湖和駱馬湖周圍的產量較高。淡水蝦的資源較穩定。但在年度之間,由于受水位、水質和水草生長狀況的影響,有所波動。70年代以前,產量為0.7萬-1萬噸,1980年為9420噸,1985年為1.05萬噸,1989年達1.95萬噸。
淡水蟹類主要為中華絨螯蟹,俗稱河蟹、毛蟹;此外還有鋸齒溪蟹、凹背尖額蟹等品種。每年秋季性成熟的蟹降河洄游到海邊和長江口咸淡水交匯區繁殖。次年4到6月蟹苗溯江而上,在淡水中生長。蟹的資源分布在全省各地,陽澄湖、洪澤湖的大蟹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全省產量,在50年代平均年產2000-3000噸。60年代后因長江兩岸建閘壩,切斷了蟹苗的洄游,產量下降。60年代初每年僅有100-200噸。從1966年開始,采取人工放流蟹苗的措施,產量逐漸回升。從1971年到1985年平均年產0.57萬噸,其中1982年為1.1萬噸,是歷史上產量最高的一年。1985年以后天然蟹苗資源減少,全省蟹產量又一次下降,1989年僅有2400噸,1990年3700噸。
淡水水生經濟植物
江蘇省湖蕩灘地多,水生經濟植物資源豐富,可分為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四大類。主要品種如下:
挺水植物有蓮藕、蘆葦、蒲草等。一般生長在靠近岸邊水淺的地方,植株挺立于水中,部分基葉伸出水面。省內淡水水域均有分布,特別是湖泊、河蕩地區資源豐富。
浮葉植物有菱、芡實、莼菜等,根生在水底,莖比較柔軟,葉片浮于水面。菱主要分布在里下河、蘇州水網地區;芡實在湖蕩、港汊和漚田均有分布;莼菜以太湖東山所產最為有名。
漂浮植物有水葫蘆、水浮蓮、浮萍等,整株植物飄浮水面,其根不著生于水底,省內河溝和湖蕩地區均有分布,資源比較豐富。
沉水植物有苦草、馬來眼子菜、輪葉黑藻等,植株生于水中,湖蕩地區均有分布,資源豐富。
宿遷市洋河灘漁港位于駱馬湖南岸洋河灘閘東約150米。是駱馬湖唯一漁港。
該港在1976年由省革命委員會農業局撥款20萬元建設,供漁船錨泊避風。港池呈梯形,南頭岸線長200米,北頭岸線長100米,東、西兩岸各長2000米。口門在西岸。正常水深3米,能容漁船200余艘。有公路可通市區。

宿遷市水產公司在該港設水產收購站,2艘機動收購船。1983年省水產局撥款建200噸/次冷庫1座,制冰4噸/日,速凍8噸/日。年加工出口青蝦40噸、銀魚5噸左右。省駱馬湖漁政管理站第四漁政分站也設在該港。


簡介


駱馬湖

駱馬湖是江蘇省四大湖泊之一。歷史上駱馬湖又名樂馬湖、洛馬湖、馬樂湖。《宋史·高宗本紀》載:“紹興五年(1135)四月金將度淮,屯宿遷縣駱馬湖。”《淮安府志》載“舊作落馬,受沂蒙諸上之水匯為巨浸。”駱是“樂”與“落”的同音,取古代大金兵曾在此屯扎得名。

地跨宿遷、新沂兩市結合部。湖區北起堰頭村圩堤,南至揚河灘(宿遷市)閘口,直線長27公里余:西連中運河,東臨馬陵山南蘼--嶂山嶺,平均寬13公里,總面積375平方公里。因采砂,目前駱馬湖南湖平均水深5米,北湖平均水深30米,庫容量為9億立方米。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邳州志》對駱馬湖的形成記載:”川莫于河,侵莫于沂,而河,故泗道也,自泗奪河徒沂不南往、運既開,齊魯諸水挾以東南莒、武、沂一時截斷。堤閘繁多,而啟閉之務殷,東障西塞而川脈亂矣”。明代后期萬歷年間黃患對泗運壓抑和蹂躪愈演愈烈,為保障漕運,明采取避黃開 之舉,自河開挖后,運北沂武諸水由于失去了泗通道,被迫尋找出路,由于自然條件,最后壅于今新沂市境西南部低洼地帶。因東去有嶂山嶺阻塞,就把原有的周湖、柳湖、黃墩湖、嶼頭湖等幾個小湖連成一體,形成了駱馬湖。


歷史變遷

駱馬湖,在明代以前,只是沂水入泗潴于直河口以東、泗水以北、馬陵山西側的一片洼地上,形成四個互不相連的小湖,屬典型的地殼運動的構造湖。位居中間的叫大江湖,西北部的叫禺


駱馬湖景點介紹
頭湖,東北部的叫埝頭湖,南部的叫駱馬湖,入湖河流集中在西北側,以沂水為主。黃河侵泗奪淮以后,泗水河床逐漸淤高。至明代后期,原入泗水的沂水嚴重受阻,被迫滯潴于此,致使4個小湖連成一片,統稱駱馬湖。清朝及其以前,沭

駱馬湖

水西支曾會沂入駱馬湖。泗水在徐州以北形成南4湖,洪水亦下注駱馬湖,從而使駱馬湖水域逐漸擴大,成為南北長35公里,東西寬15至20公里的大型湖泊。從明清到建國初期,駱馬湖還是滯洪的過水湖。共和國成立后,導沂工程為解決沂沭泗流域的洪水出路,將駱馬湖建成臨時水庫,汛期盛水,汛后種麥。1958年1月,江蘇省人民政府決定,并報國家水利部批準,將駱馬湖改為常年蓄水庫,汛后蓄水興利。從此,駱馬湖勃發生機,譜寫新的篇章。它成了防御沂、泗洪水,確保下游數百萬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主要屏障,也成了這個地方發展國民經濟的主要資源寶地。


現狀


駱馬湖

駱馬湖水多來自沂蒙山洪和天然雨水,沿湖又無工業污染,常年水體清澈透明,湖灘淺水中生長密密扎扎的蘆葦和眾多浮游生物,為魚類生產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水資源。


形狀

馬陵山下的駱馬湖,從高處看,形狀象一匹大的脊背,它的尾巴掃著運河。正因為如此,在這里出現一個古老的傳說:很久以前,天宮中有一匹小龍馬,長得美麗無比,它叫起來驚天動地。老龍馬生下它的時候,它高興地叫了一聲,這一聲闖下了大禍,把正在做壽的王母娘娘嚇了一跳,二郎神查清后報王母,王母勃然大怒。說這是一種不祥之兆,命二郎神快把小龍馬斬了。老龍馬聽說小龍馬將要受斬,決定替子贖罪,保全小龍馬的生命。老龍馬在受刑之前,被押到天庭,王母娘娘指著老龍馬的鼻子,惡狠狠地說:你甘愿替它去死,就把你打下人間,永遠不許回天宮。"就這樣,老龍馬被罰到人間。四條腿深深地陷入泥中,身子把地面壓了幾丈深。后來玉皇大帝赦免了老龍馬的罪,把它召回天宮。這里就只剩下一個馬脊背形的洼塘,常年積水,人們稱之為駱馬湖。 這個傳說,反映了人間權勢壓人的社會現象,當然不會是駱馬湖形成的真正的原因。

駱馬湖

魚類

湖中魚類多達56種,尤以銀魚、青蝦、螃蟹、龍蝦最佳。駱馬湖銀魚,通體潔白透明如美玉,形狀如根根銀條,肉質細嫩鮮美,有"水中白銀"、 "水中人參"的美譽。金梅牌冷凍銀魚等遠銷亞、歐、美洲和我國港、澳、臺地區。駱馬湖生產的大青蝦,色青、個大、皮薄、肉飽,名聞遐邇。以此為主要原料制作的"醉蝦",別有一番風味,對食客頗具誘惑力。駱馬湖螃蟹,個體碩大,雄者脂白如玉,雌者脂黃似金,是一種難得的風味佳肴。


歷史文化

駱馬湖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該湖位于宿豫區宿城區西北部,今天的曉店鎮西北部,有


駱馬湖

青蓮崗文化遺址。秦漢時期,這里設縣,東晉稱郡,唐代宗寶應元年改縣名為宿遷。萬世傳頌的抗秦英雄西楚霸王項羽,就出生在駱馬湖東南七八公里處的宿城梧桐巷,故里建有項里公園。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乾隆行宮,坐落在駱馬湖西岸的皂河鎮內。清朝乾隆皇帝六次巡游江南,有五次到敕建安瀾龍王廟祭祀,并在此留宿,故此廟稱為乾隆行宮。當年乾隆皇帝在此留下了"第一江山春好處"的名句。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當你游覽乾隆行宮后,就會覺得她象北京故宮的縮影。駱馬湖中的小島戴場,四面環水,島上風情美,魚宴味道鮮,人們稱它為"東方小威尼斯城"。駱馬湖東岸的馬陵山上,古有秦漢時期的"霸王扳倒井",唐朝名將薛仁貴東征的"藏兵洞",宋朝名將韓世忠屯兵抗擊金兵的宋營等古跡,今有宿北大戰許多遺跡,如宿北大戰指揮部遺址"三仙洞",著名峰山戰斗遺址,馬陵山公園陳毅題寫塔名的"宿北大戰馬陵山革命烈土紀念塔"等。


書法碑刻

明朝董其昌有浚路馬湖記書法作品,是議論有關河防及濬路馬湖以通曹運史事的碑。其昌在卷尾書:“路馬湖俗訛稱駱馬湖,今正之”。


周圍看點

駱馬湖四周的一座座巨大水利工程,雄偉壯觀。嶂山閘屹立駱馬湖畔,共36孔,全長429米,最大排洪量8000-10000立方米/秒,為國家一級水工建筑物,江蘇省大型水閘之一。皂河抽水站位于駱馬湖西大堤,是國家特大水利工程,出水口通人駱馬湖,進水口接連邳洪河,在皂河閘下接轉中運河,為國家南水北調第六梯級工程。水泵直徑6米,兩輛五噸載重汽車能在泵內對開,單泵流量每秒100立方米,兩臺泵同時啟動開足,每天可抽排水2億多立方米。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黃砂、石英砂、陶瓷土是駱馬湖及周邊的主要優質礦藏。湖東岸白馬澗出產的優質石英砂總儲量在5億噸以上。從曉店至井頭的60平方公里內,蘊藏著質優量豐的陶瓷土,它是生產高品位陶瓷墻地板磚、硫璃瓦、陶瓷器具、陶瓷工藝品的理想原料,總儲量在20億噸以上。


旅游景點

*新沂市窯灣古鎮(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新沂市駱馬湖濕地公園
*新沂市環湖景觀大道
* 駱馬湖一島、二島、三島(沙灘浴場,釣漁中心,休閑娛樂)
* 水上圍欄養漁
*江蘇省皂河三線船閘
*蘇北運河航道、航標燈
*宿遷市皂河古鎮乾隆行宮

新沂市駱馬湖環湖大道周邊
江蘇省第七屆園藝博覽園(宿遷市湖濱公園)
宿遷克拉嗨谷樂園
宿遷市項王故里景區
中國水城歡樂島
*宿遷市湖濱新城洋河灘濕地公園
* 駱馬湖水上搜救基地
* 省級水上生態濕地公園
* 陸渡口水上陸地自然公園
* 宿遷市宿北大戰紀念碑
*橄欖山莊

* 新沂漁歌島樂園


特產

駱馬湖銀魚


駱馬湖銀魚

銀魚是駱馬湖魚類中纖細含羞的清麗少女,它婀娜多姿,小巧可愛。
除兩只黑珍珠似的明眸外,通體透明,看不到骨頭和內臟。它游于水中,與水一色,有時近在眼前,卻隱身似的不可見。出水后,潔白晶瑩,加工制成銀魚干恰似銀條,色如瓊脂,故不論鮮魚和魚干都易配菜。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銀條兒和綠色蔬菜相襯,清清白白;與紅辣椒、紅莧菜烹炒紅白相間:銀魚炒雞蛋金銀相配;銀魚拌粉絲銀條銀線;銀魚雞蛋羹色彩艷麗,汁濃味鮮。鮮銀魚肉質細嫩,易熟易烹調。多年來,駱馬湖銀魚一直享譽國內外市場。國際市場由原來的日本逐步擴大到亞洲各地及歐洲、美洲和澳大利亞。在國內,銀魚是各大賓館宴席上的名菜,現已制成金梅牌、太湖牌凍銀魚。1988年被評為江蘇省優質產品,遠銷世界各地,2006年 10月在江蘇省首屆旅游商品博覽會上被消費者評選為“最受歡迎的江蘇旅游商品”。
駱馬湖咸鴨蛋
駱馬湖咸鴨蛋是采用駱馬湖自然放養鴨所產的新鮮蛋精制而成。由于駱馬湖中所放養鴨常年以湖中螺螄為主食,谷物類飼料為輔,因而其蛋黃橘紅、油多、沙、香,真空包裝,開袋即食,品質特優。
鴨蛋燒魚
除了腌制咸鴨蛋,駱馬湖中漁民還經常將鴨蛋與本地盛產的花白鰱以紅燒方式共煮一鍋,出鍋之后不但魚肉中留有蛋香,鴨蛋白帶有魚鮮,而且蛋黃也鮮嫩可口
駱馬湖螃蟹

駱馬湖螃蟹產于江蘇省宿遷市西北部的駱馬湖。駱馬湖是宿遷生金長銀的聚寶盆,總面積375平方公里,是江蘇省四大淡水湖之一。駱馬湖水多來自沂蒙山和天然雨水,沿湖無工業污染,常年水體清澈透明,湖水可以直接飲用,是全國為數不多的二級水質湖泊。湖水碧綠清澈,一望無際,湖上煙氣氤氳,水面風光怡人。

駱馬湖盛產螃蟹、青蝦、銀魚等幾十種水產品。
駱馬湖大螃蟹,個體碩大,雄者脂白如玉,雌者脂黃似金,是一種難得的風味佳肴。
駱馬湖小干魚
原料:小干魚100克、紅辣椒50克、油、鹽、姜、醬油適量
烹制:紅辣椒洗凈切段,小干魚洗凈略泡泡,姜切片

熱鍋放油,放入姜片,紅辣椒炒兩下,加進小干魚,辣椒好了起鍋,一盤香噴噴的炒小魚干就好了


改名風波

“清清的駱馬湖啊,一望無窮,站在那湖岸上,從西望不到東。秋水養肥蝦和蟹,碧波懷抱菱和藕,豐收的漁歌一聲聲唱到我心中。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2005年1月5日,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唱響了這首《清清駱馬湖》,一時間,美麗的駱馬湖成了古城宿遷的一張名片。可是,2010年初卻鬧起了一場駱馬湖“改名風波”:有人擅自把湖名改成了“馬上湖”!原因據說是因為“駱馬”諧音“落馬”,“犯了忌諱”。


駱馬湖螃蟹

事情的起因,是有網友看到宿遷市區發展大道運河橋北側的一塊巨型廣告牌上高高掛出了“馬上湖”的字樣,這幅照片被貼到網上后,在當地引起了巨大的反響,遭致輿論一片嘩然。
之后記者再次趕到這塊巨幅廣告牌下,發現巨大的廣告布已被撤下。據附近的居民介紹,廣告牌上原寫著:“游馬上湖,馬上有福,全力爭創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據了解原來湖濱新城所有的公交車站臺上,“駱馬湖”站都被改名為“馬上湖”站,并有醒目的“宿遷馬上湖”字樣。而候車亭的玻璃櫥窗里,有關于“馬上湖”的宣傳是:“馬上湖,行運之湖,行則有運。馬上湖行走十幾公里的大運河,馬上湖和大運河血脈相通,可以走大運、過福運關、游轉運之地、看大轉機,是謂行運之湖。”
現這些關于“馬上湖”的文字也已經全部不見蹤影。在這幾個公交站臺上,本應注明站臺名和宣傳內容的玻璃櫥窗只剩下了架子,里面留下了夜晚照明用的日光燈棒,保存著的廣告語是“好運湖濱,福地新城”。
可見,這個改名事實上已經處于半夭折狀態。而且,這次的改名應該不是官
方行為。當地官方的《宿遷日報》連續發表了4篇文章討論“駱馬湖改名”,文章的傾向很明顯:反對。市公交公司負責人也表示:“站臺是有關單位建的,名字也是他們改的,我們公司車上標的站點還是‘駱馬湖’。”市級機關一位工作人員的說法是:“只要客商到宿遷,我總是帶他們去駱馬湖。現在一些標牌名稱改了,客商問我改名原因,我都很尷尬,不知怎么解釋才好,難道說是因為讀音叫‘落馬’?人家根本就沒往這上面想,駱馬湖在外還是很響的。” 在得知有人將駱馬湖改名“馬上湖”后,網友“西楚藝人”在博客中回憶說,“有此想法早已不是現在了,多年前就有熟悉的官員對我說,駱馬湖這個名字不吉利,特別是有其他地方的領導來到宿遷后,不少人比較敏感這個名字。”
宿遷當地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確實在數年前,就有人提出為駱馬湖改名,當時一位房地產開發商到宿遷投資后,到駱馬湖邊游覽時,一聽湖名頓時蹙眉說:“駱馬湖,落馬,還沒開業就落馬了,名字不吉利。”因此這位開發商找到有關領導,建議駱馬湖改名。這位領導當時很謹慎,建議征詢有關部門意見。結果是有關部門明確答復不同意。
駱馬湖改為“馬上湖”并沒有得到政府的正式認可。駱馬湖改名源于2009年一位據稱是旅游策劃專業人士到宿遷所作的一場“駱馬湖旅游文化”專題講座,其在講座中提到,駱馬湖可改為“馬上湖”,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后來又作了專題策劃,將駱馬湖改為“馬上湖”。而該位“策劃大師”就是號稱“中國旅游策劃新一代掌門人、中國十大策劃人第一名、策劃最高獎‘金鑰匙’持有者”的熊大尋。在百度上有專門的“熊大尋”詞條:“已成功策劃過大理、香格里拉、昆明、石林、井岡山、南岳衡山等中國王牌旅游城市!”“熊大尋是上帝派來做策劃的!”“十分鐘挽救了2個億的投資!”……筆觸近乎瘋狂。
“馬上湖”頻現廣告牌
熊大師的改名依據還是跟諧音有關:“馬上湖”諧音“馬上福”。一位當地市民展示了他保存的某單位網站的《戴場島水上旅游區簡介》的內容:“天福島(戴場島)為浩瀚馬上湖上一座最大的島嶼,宿遷擁有江蘇省四大淡水湖之二,頭頂馬上湖(駱馬湖),腳踏洪澤湖,是洪福齊天


駱馬湖小干魚

的福地,從宿遷政區圖上可以發現,宿遷陸地如同一匹駿馬,而駿馬頭上水域極像放飛一只蝙蝠,它們相依相伴,故曰馬上湖,馬上福。”
《簡介》最后做了美好的規劃:“馬上湖天福島和地福島,大觀園和觀音菩薩的保佑必定能與皂河廟會、乾隆行宮、漁火街、菩提寺、休閑目的地相輔相成、優勢互補,得到可觀的效益。經有關專家預測,年收益率預計可達18%以上。”
在這篇官方的網站內容里,原來的駱馬湖和戴場島都在一開始加了括弧,成了馬上湖和天福島的補充說明,到后來連括弧也沒有了。之后記者試圖再次打開這篇文章的網址時,發現原先的內容已經沒有了。
駱馬湖悄然變身“馬上湖”,在宿遷當地引發的反響很大,遭到了市民、網友、專家和業內人士的一致反對,有網友評價改名為迎合庸俗的封建迷信心理,這樣的媚俗太不應該。
久居湖邊、以打魚為生的馮大爺說,自己世世代代都生活在湖邊,叫駱馬湖也習慣了,突然聽到馬上湖,感覺很不舒服,好似以前的生活過往一下子被切斷了,但改不改名,自己還是要靠捕魚來生活。在宿遷市區,一位市民聽說后啞然失笑,他說自己愛好打麻將,“馬上湖,是不是說打麻將時馬上胡牌啊?看來改名字的人肯定喜歡打麻將!”
更多的網民在網上發帖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一位網名為“理想之城”的網友意見頗有代表性,“撇開駱馬湖需不需要改名暫且不說,即使真的要改名,也不應該如此隨意,也要征求專家和市民的意見,起一個有文化內涵的名字,而不應該牽強地因為諧音‘落馬’,而改這么俗氣的名字。一點文化底蘊都沒有!”
宿遷一位學校老師表示,“駱馬”是為了紀念治水英雄鯀而命名的,“駱馬”就是白馬,鬃毛為黑色,《詩經》中就有“駱馬”這個詞。這位老師表示,地名傳承千年,已有了文化積淀,不應隨意更改。

當地的一位對地名更改頗有研究的業內人士表示,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地名管理條例》第三條規定:“地名管理應當從我國地名的歷史和現狀出發,保持地名的穩定。必須命名和更名時,應當按照本條例的原則和審批權限報經批準,未經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決定。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這位業內人士說,駱馬湖屬于徐州和宿遷兩市共有水域,如果需要改名的話,應該由兩市共同行文,報國務院批準,因為地名涉及版圖等多個方面,改起來比較麻煩。“地方上不能隨意更改,‘馬上湖’說法出現在廣告牌上,是非法的”,這位業內人士旗幟鮮明地表示反對。


山東·江北水城 運河故都·聊城

m.apnigadi.com

聊城旅游 聊城旅行社 江北水城 江北水城旅游 江北水城旅行社 聊城景點 聊城特產 聊城導游 聊城機票 聊城酒店 聊城租車 聊城會議 聊城特價機票 聊城特惠酒店 聊城高級導游 全國優秀導游員 聊城旅游網 江北水城旅游網 聊城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實踐基地 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