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脫縣是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下轄的一個縣,位于西藏東南部,地處雅魯藏布江下游,位于喜馬拉雅山脈東端南麓。面積3.4萬平方千米,耕地面積2萬畝,森林面積3200萬畝。轄8個鄉(含1個民族鄉),59 個村民委員會。境內的居民主要為門巴族和珞巴族。著名的雅魯藏布大峽谷主體段都在該縣境內。這里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環境最好的地方,也是西藏最溫和,雨量最充沛,生態保存最完好的地方。該縣南部2.4萬平方千米地區被印度占領,劃入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邊界問題仍未解決。
線路分類: [宗教旅游]
景點地點: 國內 西藏自治區 林芝地區
本站推薦:
墨脫縣
墨脫縣是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下轄的一個縣,位于西藏東南部,地處雅魯藏布江下游,位于喜馬拉雅山脈東端南麓。面積3.4萬平方千米,耕地面積2萬畝,森林面積3200萬畝。轄8個鄉(含1個民族鄉),59 個村民委員會。境內的居民主要為門巴族和珞巴族。著名的雅魯藏布大峽谷主體段都在該縣境內。這里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環境最好的地方,也是西藏最溫和,雨量最充沛,生態保存最完好的地方。該縣南部2.4萬平方千米地區被印度占領,劃入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邊界問題仍未解決。
中文名稱: 墨脫
行政區類別: 縣
所屬地區: 林芝地區
下轄地區: 墨脫鎮,背崩鄉,德興鄉等
政府駐地: 墨脫鎮
電話區號: 0894
郵政區碼: 860700
地理位置: 西藏高原東南部
面 積: 3.4萬平方千米
人 口: 9759人(2003年)
著名景點: 汗密瀑布、老虎嘴瀑布、背崩瀑布、墨脫藤橋與溜索
車牌代碼: 藏G
基本情況
墨脫縣在祖國西南邊陲,西藏高原的東南部,鑲嵌著一顆耀眼的綠色明珠──墨脫。在這約一 萬平方公里的地域里發育、繁衍了豐富多彩、千姿百態、氣象萬千的自然資源。進入墨脫縣,在幾小時內便可領略到從高山寒帶到熱帶雨林那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真是“ 一山顯四季,十里不同天”。
墨脫縣位于西藏自治區東南部,雅魯藏布江下游。總面積31394.67平方千米。總人口1萬人(2003年)。縣人民政府駐墨脫鎮,郵編:860700。代碼:542621。區號:0894。拼音:Motuo Xian。 墨脫縣轄1個鎮、7個鄉:墨脫鎮、甘登鄉、加拉薩鄉、達木珞巴族鄉、幫辛鄉、格當鄉、德興鄉、背崩鄉。共有60個行政村。
墨脫,在喜馬拉雅山脈南麓,與印度毗鄰,意為“隱秘的蓮花”,“墨脫”一詞在藏文中是花的意思。可見,很早以前就有人把墨脫比作“花”了。的確,墨脫不僅資源豐富,而且景色秀麗,四季如春,氣候宜人。這里到處是莽莽林海,山花怒放,高山湖泊,飛流急瀑,被譽為西藏的“西雙版納”。過去墨脫也稱 “白瑪崗”,是蓮花圣地之意。由于處在喜馬拉雅斷裂帶和墨脫斷裂帶上,地質活動頻繁,地震、塌方、泥石流不斷,加之氣候潮濕多雨,使得這里成為全國惟一不通汽車的縣。
墨脫又名白馬崗,是西藏最具神秘性的地方之一。西藏著名的宗教經典稱:“佛之凈土白馬崗,圣地之中最殊勝。”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這些受到信徒頂禮膜拜的圣地,給眾多西藏人的心靈播下無限的誘惑,墨脫的門巴人、珞巴人說他們居住的地方叫“白隅欠布白馬崗”,意思是“隱藏著的像蓮花那樣的圣地”。在佛教的觀念里,蓮花是吉祥的象征。
墨脫的這種宗教神秘色彩,直接滲透到門巴人的心靈里。記得一個名叫曲尼的墨脫門巴族宗教畫師曾繪聲繪色地講到:墨脫的地形像女神多吉帕姆仰天平臥的圣體──聳立在雅魯藏布江大拐彎的那座白云繚繞、難以一睹風采的南迦巴瓦雪峰,就是這位女神俊俏的容顏;東部一帶密布的森林和地勢平緩的沃土,是她柔軟的腹部;修竹遍野、江水碧藍的仰桑河流域是她的下身,總之,墨脫的山山水水,都是這位女神軀體的組成部份。
朵尼拉繪聲繪色的述說,使我們這些外來人深切地感到,墨脫是個神秘的地方,難怪在這里有著許多可供信徒朝拜的圣地,其中著名的就有仰桑河、布達切波雪峰和宮堆頗章。清澈味甜的仰桑河。
仰桑河位于墨脫南部,是一條從東流向西注入雅魯藏布江的河流。那里曾經是波密王設立的嘎朗央宗的縣治之所,專門管理珞巴族的行政事務,如今已為印占區。據墨脫人講,由于那里是女神的下身,河水實是她的尿液,水色特別美麗,清澈發藍,略帶甜味,素有牛奶河之稱。在這婀娜的河流旁,有一塊被稱為“甲窮”的巨石,活像一只威武的雄雞。每當夜色降臨,常發出喔喔的叫聲,使人如臨仙境;這巨石周圍的綠林叢中,鳥兒的鳴唱格外悅耳動聽;有時清脆婉轉的鳥聲像是在呼喚眾神的名字,召請神明的降臨,為遠道來的朝拜者賜福。正是這些美妙的傳說,吸引著廣大藏區的信徒到此朝拜。這些虔誠的朝圣者認為,人若在有生之年到此地朝拜一次,可保此世幸福平安,死后靈魂升入天堂。如果虔誠的信徒,在朝拜圣地途中遇有不測,在彌留之際,亦要面對仰桑河的方向默默祈禱,以了卻平生之愿。
墨脫的另一著名圣地布達切波坐落在該縣西北方向的氣勢磅礴的雪峰之中。雪峰周圍有眾多低矮石山,狀如羅列的犬馬牛羊,或跪或立,其頭均朝向神山,恰似供奉的祭品。布達切波雪山的下面,還有一個巨大的溶洞,內有暗流,淙淙作響。暗流兩岸是白色泥土,氣味芬芳。據說在這香味四溢的泥土上面,一些有幸的朝圣者能看到仙童留下的腳印,或聽見他們嬉鬧的笑語聲,當然見不到仙童的影子。這時人們就要向河里投食物、錢幣和裝飾物品作為獻祭,并求神賜福。凡來這里的朝圣者,均取此地之白泥土帶回家鄉,饋贈親友,以避邪消災。
宗教的神秘吸引著眾多的善男信女,而這里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又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的人們向往考察探險的寶地。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聞名于世的雅魯藏布江蜿蜒千里,像溫順的少女,流至米林派村的時候,她卻一反常態,變成一條奔突不羈的巨龍,沖破南迦巴瓦和拉加白壘兩座大雪峰的層層堵截后,調頭向南呼嘯而去,形成了舉世無雙的馬蹄形大拐彎奇景,縱貫墨脫全境,直抵印度阿薩姆平原。由于雅魯藏布江的萬世劈山奔突之功,造就了南北走向的大峽谷,為強勁的印度洋季風穿越喜馬拉雅山的巨大屏障打開了大門,形成了西藏高原別具一格的氣候和自然景觀。
清朝末年到這里安國定邊的清兵首領劉贊廷對此深有感觸,對墨脫說了這樣的一段話:“森林彌漫數千里,花木遍山,藤蘿為橋,誠為世外之桃源……”對此地高山峽谷的亞熱帶雨林作了精要的描述。
到了本世紀30年代,英國植物學家華金棟亦潛入墨脫在山谷探險,并在白馬狗熊(地名)一帶的江面上發現了一個壯麗的瀑布,每遇麗日藍天,飛瀑蒸騰,形成無數七色彩霞,因而被稱為“虹霞瀑布”。到了90年代,中國科學院對墨脫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考察,以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和科學數據對當地的自然生態作了全面研究,獲得許多重要發現──雅魯藏布大峽谷無論在深度或長度都居世界第一,最深處即在南迦巴瓦岸和加拉白壘峰之間,深度達5382米;長度即派村至巴昔卡,長度達494.3公里,這使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和秘魯科爾卡大峽谷自愧不如。
自然地理
地形
墨脫縣平均海拔1200 米。地勢由北向南急劇下降,從北部高達7756米的南迦巴瓦峰,下降到南部僅數百米。四面環山,形似蓮花。這里的地形可以“山頂在云間,山腳在江邊,說話聽得見,走路要一天”的民謠來形容。
墨脫縣境內有雄偉壯觀的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壘峰,這兩座山峰是東喜馬拉雅山脈最高的兩座山峰,峰頂常年白雪皚皚銀裝素裹,與山峰南坡上遍地生長著的熱帶亞熱帶植物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雅魯藏布江在兩座山峰的夾峙中咆哮而出,于崇山峻嶺間劈開一道深達五千多米的深壑,形成了世界上最深最長最險峻的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
氣候
墨脫縣屬喜馬拉雅山東側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年均溫16℃,1月均溫8.4℃,7月22.6℃ ,年極端最低氣溫2℃,最高氣溫33.8℃,年降水量在2358毫米以上。南部最大降水可達5000毫米,年無霜期340 天,年日照時數2000 小時以下,年降水量為2000 毫米左右。
水文
雅魯藏布江從朗縣進入林芝地區,在米林縣迎面遇上喜馬拉雅山阻擋,被迫折流北上,繞南迦巴瓦峰作奇特的馬蹄形回轉,在墨脫縣境內由南迦巴瓦峰腳下向南奔瀉而下,經印度注入印度洋。水力資源極為豐富,其天然水能蘊藏量達6880余萬千瓦。僅在雅魯藏布江大拐彎一處,水能就占雅魯藏布江全部水能的2/3,占全國水能蘊藏量的1/10。
自然資源
墨脫縣有“植被類型天然博物館”之稱,植物種類繁多、植被結構復雜,垂直帶譜明顯,在40千米的水平距離內,從高山寒帶植物到熱帶植物幾乎都能生長,原始森林類型眾多,有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暗針葉林等。生長著樟木、楠木、烏木、鐵木、紅豆杉和有“天然活化石”之稱的桫欏等80多種國家級重點保護珍稀植物。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1982年開始對多雄拉山南坡至布裙山一帶的八個垂直自然帶譜進行重點保護。
墨脫縣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在墨脫自然保護區內,僅高等植物就有3000多種,竹類植物約有10多種,野生蘭科植物80 多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42 種,孟加拉虎、羚羊、長尾灰葉猴、大犀鳥等4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在此出沒,另外還有千余種昆蟲,具有典型的生物多樣性,被譽為“西藏的西雙版納”。
自然災害
墨脫縣有蟲災、洪水、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自然災害。
地名由來
墨脫,在藏傳佛教經典中稱“博隅白瑪崗”,意為“隱藏著的蓮花”,據說全域地形極象一幅女神多吉帕姆的仰臥圖,因此又有說法這里是金剛亥姆多吉帕姆用自己的身軀幻化出的,被藏傳佛教信徒視為圣地。
相傳九世紀時蓮花生大師受吐蕃贊普赤松德贊之請遍訪仙山圣地,到了這里發現此處如一朵盛開的蓮花,有圣地之象,遂在此修行宏法,并取名“白瑪崗”。
《甘珠爾》藏經里稱“佛之凈土白瑪崗,圣地之中最殊勝”,傳說這地方糧食堆積如山,取之不盡;肉食各取所需,用之不竭;虎骨、麝香、雪蓮、靈芝俯拾即是,山珍野味、香甜果品應有盡有,還藏有打開通往極樂世界神門的金鑰匙……
宗教傳說增加了白瑪崗的神秘感,這里成了區內外遠近聞名的朝拜圣地,一批批虔誠的信徒拋家舍業,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趕來,路途艱險、濕熱環境、勞累困頓使沿途不時有人倒斃……上世紀50年代,還有上百名藏東川西的朝圣者來到這里,或食物中毒,或病餓而死,至今墨脫的老人們還清楚地記得那幕慘劇。
歷史沿革
墨脫,藏語意為“花朵”。8世紀時曾名為白瑪崗,19世紀改地東宗,后遷宗址到墨脫村,易名為墨脫宗(1881年波密王在墨脫設宗)。1927-1931年噶廈政府與波密王之間爆發戰爭,波密王戰敗。噶廈政府將墨脫分封給色拉寺、傾多寺和松宗寺,三寺各自建宗,一直延續到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7月建墨脫縣。1964年劃歸拉薩市管轄。1986年2月劃歸林芝地區管轄至今。
1997年,面積30000平方千米(實際控制面積10000平方千米,20000平方千米仍為印度非法占領),人口0.9萬,以門巴族為主,還有珞巴、藏、漢等民族。轄8個鄉:墨脫鄉、背崩鄉、德興鄉、格當鄉、旁辛鄉、加拉薩鄉、達木珞巴族鄉、甘登鄉。縣政府駐墨脫鄉。(根據《政區大典》整理)
墨脫鄉(Motuo Xiang) 縣政府駐地。1960年墨脫區,1988年改鄉。地處雅魯藏布江下游河谷,人口0.1萬。轄墨脫、亞東上、亞東下、亞讓、巴日、馬迪、米日7個村委會。
背崩鄉(Beibeng Xiang) 原為背崩區,1988年后改鄉。位于縣政府西,距縣政府28千米,人口0.2萬。轄背崩、德爾貢、格林、江新、西讓、地東、巴揚、崩過、阿蒼、波東、巴登11個村委會。境內有布裙湖風景保護區、德陽溝羚羊保護區。
德興鄉(Dexing Xiang) 原為德興區,1988年改鄉。位于縣政府西面,距縣政府8千米,人口0.2萬。轄德肖、文浪、德果、荷扎、那爾東、玉公白、巴登則8個村委會。
格當鄉(Gedeng Xiang) 原為格當區,1988年改鄉。位于縣政府東南,距縣政府74千米。人口0.07萬。轄格當、東龍、興凱、曲那唐、那巴、上布龍、下布龍、扎根卡、尼日卡、卡桌登、乃薩達、桑珠卡12個村委會。
旁辛鄉(Pangxing Xiang) 原為旁辛區,1988年改鄉。位于縣政府東,距縣政府68千米,人口0.12萬。轄旁辛、根登、幫固、肯肯、西登、崗玉、宗榮7個村委會。
加拉薩鄉(Jialasa Xiang) 原為加拉薩區,1988年改鄉。位于縣政府東北,距縣政府105千米。人口0.08萬。轄加拉薩、更幫、龍列、久當卡、拉貢、增求、達昂7個村委會。
達木珞巴族鄉(DamuLuobazuXiang) 原屬墨脫區,1988年建達木珞巴族鄉。位于縣政府東,距縣政府39千米,人口0.06萬。轄達木、卡布、珠、馬讓康、巴迪5個村委會。
甘登鄉(Gandeng Xiang) 原屬加拉薩區,1988年建甘登鄉。位于縣政府東北,距縣政府135千米。人口0.06萬。轄甘登、多嘎、魯古、果登4個村委會。
2000年,墨脫縣轄1個鎮、7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969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墨脫鎮 1878人、 背崩鄉 2138人、 德興鄉 1549人、 達木鄉 729人、 旁辛鄉 1266人、 加拉薩鄉 812人、 甘登鄉 647人、 格當鄉 680人。
歷史事件
波密土王的統治
門巴人大約在300多年前,從門隅、主隅開始遷入墨脫,最早到達的已有12代人,最晚的移民也有8代人了。隨著門巴人口的增加,約在十九世紀后半葉,門巴族和珞巴族之間因爭土地和獵場發生糾紛,進行械斗。當時分割一方的波密土王(波密土王,相傳是吐蕃赤貢贊普,被大臣羅昂謀殺后,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他的兒子甲赤逃到波布地區和工布一帶,自立為王。波密建立割據一方的勢力達一千多年)憑借著山高路遠,不斷擴大勢力,利用門巴族和珞巴族相爭這一時機,先后在墨脫地區建立了地東宗和嘎朗央宗,勢力擴及到下珞瑜地區,進而統治了墨脫及大峽谷地區。
清朝政府多次派軍隊協助西藏地方政府清剿波密土王,波密王“屢次投誠,屢次背叛。自恃地險民悍,不時出巢搶劫,焚殺重案”。到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西藏地方政府再次派兵征討,大敗波密王,徹底消滅了波密土王的勢力,墨脫直接歸西藏政府統轄。后來西藏地方政府將地東宗贈給在消滅波密土王期間立了功的色拉寺管理;將邦辛、加拉薩地區劃歸傾多寺的封地,金珠地區劃為松果寺的封地。
在波密土王統治前,墨脫門巴族處于原始社會階段,土地屬自然占有。波密土王建宗后,對耕地進行清理和調整,以保證宗政府的差賦來源。
墨脫大地震
1950年8月15日,墨脫縣發生里氏8.5級地震。地震引發山體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墨脫大地面目全非,在數萬平方公里的地面上,平均每1平方米的面積就有1.1平方米的物質參與了滑移。這次大地震中,中印兩國共死亡約4000人。
文物古跡
仁欽崩寺:是墨脫最大的寺院,位于墨脫村南則瑪拉山上。建寺時間是在門巴東遷后不久,距今約8代人。據傳是由甘布寺中的活佛甘布建筑的,最初是一座有12面墻和東西南北四門的石木結構三層建筑,內有鍍金銅佛像多座。1950年毀于地震,后重修為東西兩門建筑。
血池:世界上第一塊血池出土于墨脫縣。血池,一種保護門不被打開的機關,用人血使一種力大無窮的纖維放松。
在《藏地密碼》中,血池是一種機關,它外表看上去很難令人接受,因為它是將人的不同器官(很多)放在不同的血池里浸泡。但是它的防范性非常有效,因為只有將正確的器官放入正確的血池才會打開機關,而且它利用了各種器官的不同功能,來產生打開機關所需要的液體。是人祭的產物。
行政區劃
墨脫鎮:總人口1878人。
背崩鄉:總人口2138人。
德興鄉:總人口1549人。
達木鄉:總人口729人。
旁辛鄉:總人口1266人。
加拉薩鄉:總人口812人。
甘登鄉:總人口647人。
格當鄉:總人口680人。
經濟概況
墨脫縣經濟以農業為主。盛產水稻、雞爪谷、黃豆、棉花、芝麻等。牧業經濟比重不大。林業、副業經濟以自給自足為主。它豐富的林業、水利和農業資源足可以養活大半個西藏人口。就是這樣一個資源富足的地方,由于歷史和自然條件等種種原因,長久以來,幾乎與外界隔絕,不但自然條件沒有得到改變,而且經濟建設也基本等于零,封閉使這里成為西藏高原上還保持著原始狀態下的一個“孤島”。名特產品主要為野生果類和天麻、三七、鹿茸、靡香、猴頭、胡黃連等。礦產資源基本上還是未被普查的處女地。
交通運輸
墨脫縣曾經是全國2100多個行政建制縣中最后個通公路的縣,人力背夫是這里唯一的運輸方式,當地人過著幾乎與外界隔絕的原始生活;石鍋和筷子是運出大山的僅有商品。
因為地勢隱蔽,墨脫被稱為“隱藏在云霧、雪山、密林中的人間絕域”、“地球上的最后秘境”。從前去墨脫,必須翻雪山、攀峭壁、穿密林,用自己的雙腳長途跋涉、步步丈量。通往這天堂般美麗地方的道路如同煉獄,江兩岸山壁陡峭,深谷中江水洶涌,許多路段是在峭壁上鑿成的天險,一面是陡峭的山崖,一面是萬丈深淵;山口處不分冬夏都是白雪皚皚,沿途是猝不及防的雪崩、驟雨、飛石、泥石流諸多艱險。
自墨脫解放以來,政府曾選定了五條修路路線,并付諸了行動。但因多方原因,最終未能讓汽車順利駛進墨脫。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許多專家經多年勘察,得出的結論是:墨脫處于喜馬拉雅斷裂帶和墨脫斷裂帶上,地質活動頻繁,是地震、塌方、泥石流的多發地帶,加之墨脫的氣候潮濕多雨,使得墨脫實現通車的愿望困難重重。
20世紀90年代,全程141千米的扎墨公路(波密縣扎木鎮--墨脫)建成,這條耗巨資修成的公路,只開進過一輛汽車就宣布報廢,而這輛車開到墨脫后就成了永久的“文物”。公路上長滿了灌木和雜草,許多路段路基已坍塌,有的地方已成了巨大的滑坡面,路上架設的橋梁僅剩下一些銹蝕的鋼架。
2009年4月20日,我國最后一條通縣公路--墨脫公路新改建工程奠基儀式在嘎隆拉雪山口舉行。這一工程的正式開工,標志著我國縣級行政區域不通公路的歷史宣告結束。
當地人民步行出入墨脫的路主要有兩條:一條是從米林縣派鄉翻越喜馬拉雅山脈的多雄拉山口,沿多雄拉到墨脫的背崩鄉后,逆雅魯藏布江北上至墨脫縣城,全程約115千米,步行需4天時間。這條路在每年的6-10月份可以通行;另一條是從波密縣沿扎墨公路行走,全程141千米。由于嘎龍山的阻擋,這條路只能在每年的8-10月初山上的冰雪融化后才能通行到80千米處,然后步行兩天到墨脫縣城,其他時間只能翻越海拔4640米的嘎龍拉山口,正常情況下步行約需5天時間。
風景名勝
墨脫的山多、水多、瀑布也多。有的瀑布細弱如幾縷輕紗,緩緩地從石壁上飄落下來,水珠被巖碰撞得四分五裂,化作縷縷霧氣,飄浮在山腰;有的瀑布水流宏大,吼聲悅耳,四季不涸,十分壯觀。在這些瀑布中,除素有“藏布奇觀”之稱的大拐彎瀑布外,有高達400米的汗密瀑布,有從懸崖絕壁倒掛的老虎嘴瀑布,有云崖飛瀉的地東瀑布,有云霧繚繞的背崩瀑布,有銀絲彩帶飛舞的拉格瀑布……
汗密瀑布
汗密瀑布位于墨脫縣背崩鄉汗密站。瀑布三層相疊,落差高達400米,又名“三疊泉”。第一層是從高入云端的雪峰中直瀉而下,激起滿谷的水霧和轟鳴;第二層是從高處的綠樹叢中緩緩流出,然后又急速而下;面寬水急的第三層瀑布斜沖到一巨石上,曲折而瀉,一直到多雄河,形成一個個深潭。
老虎嘴瀑布
老虎嘴瀑布凌空而瀉,象銀河倒懸,墜至半空,忽被峭石攔腰斬斷,剎時雪浪飛濺,宛如千萬串斷線的珍珠,紛紛揚揚,沿懸立千紉的絕壁陡然下墜,落進不見底的深淵,發出驚天動地的狂嘯。而河水卻象兇猛的野獸在咆哮,發出震耳欲聾的吼聲,仿佛整個峽谷在顫動。每到日落西山,老虎嘴彩虹繚繞,雪峰頂上緋紅一片,迷離變幻,奇勝不可名狀。
背崩瀑布
冬天水量小時,嫵媚秀麗,輕輕下瀉,深沉悠揚;夏天水量增大,那撼天動地的磅礴氣魄,恰似巨龍出山,令人驚心動魄。有時瀑布激起的雪沫煙霧,高達數百米,漫天浮游,竟使周圍一帶經常處于霏霏細雨中,成為別致的“匹練掛遙峰”。
墨脫藤橋與溜索
珞巴人居住在喜馬拉雅南麓的崇山峻嶺之間,數百條江河水流湍急,多數流速超過10米以上,落差大,水中巨石、暗礁布滿河床,兩岸陡峭,除少數平原處溪流架有木橋外,絕大多數是藤索橋或藤溜索,舟船僅在下游使用。 藤溜索是四根白藤劈成八根,對接成所需要的長度,拴在兩岸的樹上,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有一個硬藤做的圓圈套在八根藤條上,過江時,人鉆入硬藤圈內,放在腰部,臉朝上,關向彼岸,雙手抓信藤條,交叉用勁拉藤,雙腳配合向前。爬這種溜索相當吃力,跨度越大越費勁,一條長80米的溜索需要30分鐘才能滑過 去,我們滑過荷扎村248米的溜索足足耽擱了一個半小時,滑過江后筋疲力盡氣喘如牛。而且滑這種溜索不但消耗體力大,由于沒有安全系數,危險性是極大的。
藤索橋是一奇特的橋,沒有橋墩,不用木板,一個鐵釘也找不到,整橋用的是白藤。珞渝的原始森林里生長著多種藤本植物,其中白藤較多,常綠本植物,莖蔓細長,有40米高,柔軟而堅韌,它是編織籃、筐、椅、箱等用具的好材料,也是藤索橋的原料。一般200米長的索橋,需要60背(約合3600公斤)的藤子。修一個索橋需要20人,歷時10天才能竣工。首先將藤子一劈兩半,不能用整根藤子,一是不便將二根接起來,二是它不結實。將劈成兩半的藤條接成需要的長度,將根根藤條拉到對岸,總共需要35根藤條,再將25個硬藤做的藤圈均勻地置放在橋上,藤條在外,藤圈在內,一般10米左右放一個藤圈,它有一人高,人可從中鉆過。35根藤條分布是:橋的左后和右側各10根,橋的上部是空的。硬藤圓圈放好后,用細藤繩將它固定在藤條上,底部行人放腳處,用細藤編織成一個網狀的賀筒。通過這種橋還得掌握它的特性,如它的彈性大,你的腳步得順著它起伏而落腳,它彈起時,你的一只腳也得“因勢利導”而抬起,它跌落時你再踏步向前,就這樣一高一低、一起一落地向前,否則,它將和你作對,搖擺得十分厲害,使你無 法越步。初過這種橋,還是膽戰心驚的,只要你認識了它掌握了它的規律,你會很順利地、不大搖晃地走過去。墨脫較為有名的藤橋有背崩藤橋、炯興藤網橋,都長約400米,其中墨脫德興藤網橋橫跨雅魯藏布江,有300多年的歷史。藤網橋整個呈管狀懸空,多位于峽谷谷險要的河段,行走其上時,橋隨人的重力與河谷風吹送,左右晃悠幅度較大,但整個橋近似密封,頗為安全。墨脫著名的景觀還有“溜索”,那有點一葦渡江的姿勢,但是以背對江面的樣子高速滑向對岸,需要較高的膽量和平衡技巧才能順利過江。
文化教育
世居墨脫縣的門巴、珞巴人,過去全靠結繩或數木棍記事。而現在,從學校門邁出來的門巴、珞巴族干部已開始用現代知識建設家鄉。
教育經費
墨脫縣位于偏遠的西藏東南邊境。這里的學校雖不都是磚房,但也是寬敞、明亮的厚木板建筑,桌椅正規。縣上的同志告訴我們,國家每年撥給墨脫的教育經費達30萬元,而墨脫縣的人口只有8000多。
墨脫縣60年代初還很少有人識字。是解放軍首次在這里辦起了識字班,教人們學習藏文和漢字。直到今天,在墨脫縣墨脫村村頭的稻田中央,還保留著3棵大樹,當地人說這是當年為紀念解放軍教他們認字栽種的。盡管稻田在這里少而珍貴,可人們就是舍不得砍掉它。
小小學發展
一位自愿放棄北京優越條件的大學生趙潛德背著行李、干糧、書本走進叢林山寨,辦起了墨脫第一所小學。現在,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墨脫縣的學校已發展到12所,鄉鄉都有。在墨脫縣墨脫鄉小學我們了解到,這里的7名教師中有2人從中央民族學院和西藏大學畢業;還有2人是中師畢業;其他3位都到內地受過專門培訓。
上學免費
墨脫縣的孩子上學全部免費。這是國家對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的特殊政策。從1985年起,國家又在這些地區實行了“包吃、包住、包上學”政策,墨脫縣的每個學生除了免費讀書外,每月還可以領到15-25元的生活補貼。
墨脫縣現在還不具備發展中學教育的條件。為保障這里學生受教育的連續性,孩子們小學一畢業,就被送到拉薩、林芝等地區和內地繼續上學。林芝還創辦了專門接收門巴、珞巴學生的民族中學。
如今,墨脫山鄉自己的文化人正為改變古老山寨的面貌貢獻著才華。第一批從山村小學走出去又學成歸來的門巴族縣長桑杰扎巴說,教育是我們門巴、珞巴人擺脫愚昧、邁入現代文明的關鍵。
光纜工程
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墨脫縣光纜傳輸系統工程2009年9月21日正式開通,中國成功實現“縣縣通光纜”。 隨著通信光纜工程的建成開通,墨脫開通了3G和無線寬帶業務,使當地有線寬帶得到全面升級,網速得到提高。 墨脫縣位于西藏自治區東南部,受自然條件影響,此前是中國唯一不通光纜和公路的縣,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受到較大制約。隨著2009年扎(木)墨(脫)公路的開工建設,預計3年后墨脫也將告別不通等級公路的歷史。 為解決墨脫通信問題,中國2009年投資3000多萬元實施墨脫光纜傳輸系統工程,工程于7月底開工。 為保障工程按時完成和施工人員的安全,業務部門合理安排工程進度,施工期間沒有發生一起安全事故。 西藏墨脫光纜通信工程2009年9月25日全面建成開通,中國電信天翼網絡成功覆蓋這個“高原孤島”,結束了全國最后一個縣不通光纜的歷史,墨脫人也與全國同步進入3G通信時代。 當地群眾可以自由地使用話音、寬帶、數據、移動、天翼3G等各種電信業務和綜合信息服務。 此前,墨脫縣是全國唯一不通光纜、不通公路的縣,特殊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成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極大制約因素。為徹底改變墨脫縣通信能力與通信需求極不適應的狀況,并以通信的適度超前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促進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2009年6月,墨脫光纜通信工程破土動工,工程總投資達1400余萬元。 由于不通公路且地理環境、氣候條件極其復雜,工程施工難度大,建設成本高,大部分設備、材料運輸要靠人背畜馱,施工人員還要面臨滑坡、泥石流、崩塌等自然災害的威脅,螞蝗、蚊蟲、毒蛇叮咬更是家常便飯。為了讓光纜早日進入墨脫,施工人員克服重重困難,翻山越嶺,穿行無人區,露宿森林間,保進度、保工期、保質量,使中國電信天翼3G網絡按計劃成功覆蓋“高原孤島”墨脫及所屬主要鄉鎮和運輸要道沿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