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鹿港
位于彰化縣,從清乾隆四十九年,清廷開放福建蚶江與鹿港通商后發達。歷史學家將清康熙廿三年,臺灣設府,道光廿按年五口通商為止,前后一百五十余年稱為臺灣文化的“鹿港期”.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其間鹿港發展出泉郊金長順、廈郊金振順、南郊金進期、布郊金振萬、敢郊金長興、油郊金洪福、染郊金合順和糖金永興等八郊。八郊中尤以泉郊為首。在港口和市街結構上,更保有大陸泉州的風味,所以贏得“繁華猶似小泉州”的美名。
鹿港靠港口之利而興起,因港口淤塞而衰落。如今的鹿港已不成為“港”,泥沙淤積使港口出現了沙洲,與祖國大陸的通商亦已中斷。但是,在古鎮彎曲的街巷里,在散布于鎮上的120座寺廟中,仍可看到世代相傳,保持至今的大陸古風。沿全鎮最繁華的中山路,可領略古鎮風貌。自北向南,有天后宮、城隍廟、三山國王廟、半邊井、隘門、民俗文物館、龍山寺、地藏王廟等古跡。
鹿港龍山寺
臺灣彰化縣鹿港鎮有座歷史悠久的古老廟宇―――鹿港龍山寺。這座廟宇建筑精美,是鹿港人宗教信仰中心。在臺灣較為著名的臺南、鳳山、淡水及鹿港等幾座龍山寺中,鹿港龍山寺是最具古樸風貌的一座。
民俗文物館
是彩文藝復興式的磚造房屋,原是企業家辜振甫的故宅,后來捐贈改建為民俗文物館。館中珍藏2000余件民俗文物,有古玩、古式家具、服裝、樂器、陶器等等,應有盡有,琳瑯滿目。件件古物,趣味盎然,充滿著濃厚的地方色彩。透過這些古跡,可看到當年鹿港文化的繁榮與興旺,以及鹿港與大陸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
天后宮
是臺灣400多座媽福廟之首,又名“興化媽祖宮” 建于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建筑宏偉,殿宇壯麗,與臺南市的大天后宮、北港的朝天宮、新港的奉天宮并稱為“四大媽祖”。天后宮分前后兩進,都供奉媽祖神像。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大殿懸有乾隆御筆大書,蓋用玉璽的橫匾兩塊,上題“佑濟昭靈”、“神昭海表”,另有光緒親筆頒賜的“與天同功”匾一方懸于殿上。廟內除媽祖像外,還有出自大陸式匠之手的千里眼、順風耳木刻神像,神態逼真。廟的左右建有龍樓鳳闕,分別為梳妝樓與升天閣,登臨其上,古鎮風光,盡收眼底。每逢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辰,全臺70多座由鹿港天后宮分出香火的媽祖廟神像勢全副鑾駕前來鹿港朝謁祖廟,屆時人山人海,盛況非凡。
鹿港腔
雖然比較接近泉州口音,但是在臺灣臺語優勢腔調的混合音的巨大主流下,鹿港當地人除了老人或只說臺語的長者還說鹿港腔,當地鹿港腔已經在快速消退,年輕人一般都說臺語優勢混合腔居多(會聽不會說的也很多)。
臺灣臺語腔調嚴格細分,大致可分漳州系統的偏漳腔與與泉州系統的偏泉腔。但是這些漳泉腔調與大陸本土漳州腔泉州腔仍有音調上的不同,加上臺灣移民已經有三百年了,兩岸的閩南語在習慣用語與外來語方面表現差異很大,最近廈門人泉州人到臺旅游,雖然說著閩南語,但是一說話立即發現不是臺灣的臺語。一般來說偏泉腔大致分布在臺灣沿海、澎湖、金門、中部海線清水鹿港一帶,其中鹿港泉州腔調比較重,音調口音特別重,有些人稱為鹿港腔。
有個有趣現象也不知是否巧合,在鹿港曾經遇到好幾個泉州嫁到臺灣的大陸配偶,也許是語言音調的親切感連結的婚姻吧。不過鹿港腔與泉州腔仍有不同,畢竟移民歷史已有三百年,時空變化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