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是與萬里長城齊名的中國奇觀,已有2500多年歷史。橫貫于無錫市的古運河段以吳橋經西水墩、南門至清名橋這長約6公里的河段最具江南水鄉風情。清名橋位于南門外的古運河與伯瀆港交會處,是古運河無錫段的最佳景點。
線路分類: [濕地湖河]
景點地點: 國內 江蘇省 無錫市
本站推薦:
無錫古運河
京杭大運河是與萬里長城齊名的中國奇觀,已有2500多年歷史。橫貫于無錫市的古運河段以吳橋經西水墩、南門至清名橋這長約6公里的河段最具江南水鄉風情。清名橋位于南門外的古運河與伯瀆港交會處,是古運河無錫段的最佳景點。
水鄉運河
旅游溫馨提醒
每逢雙休日、節假日的上午8:30,下午1:00,在錫山碼頭有定班船游覽古運河,時間1小時15分鐘,票價每位10元。無錫市區公交201路可達清名橋。
簡介
無錫古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一段,它北接長江,南達太湖,全長四十多公里,縱貫無錫城區。無錫古運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末,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三千年前,周太王長子泰泊在梅里建勾吳國,為了灌溉和排洪的需要,就率領民眾開鑿了伯瀆河。歷史上吳王闔閭功楚,夫差北上伐齊,都曾通過這條河。可見這條河當時不僅是在交通和農業灌溉上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在軍事上也起著重要的作用。這條河不僅是無錫最早的人工河,應該說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運河了。現在無錫人叫伯瀆河,也叫伯瀆港,經梅村可到常熟。如今,這條河雖然已經失去了它往日的重要作用,但悠悠河水,凝聚了無錫三千年風風雨雨的歷史,交織著水鄉河古樸醇厚的民風民俗。
傍河而居
從有運河開始,無錫先民就傍河而居,因河設市,以河為生。孕育了獨具特色的江南運河水鄉文化。現在在無錫能夠一覽這種江南水鄉生活畫的最佳角度,應該是在無錫的清明橋。清明橋兩岸的水弄堂是無錫最具特色的水鄉風景。兩邊民居高低錯落,碼頭石埠錯落有致,白天人家臨窗面水,夜晚船家櫓聲燈影,后門洗汰下船,前門逛街上橋,每逢下雨時節,絲絲小雨飄灑在白墻黑瓦上,好一幅“人家盡枕河”的民俗風情畫。現在雖然有的房屋已經破舊,墻壁斑駁,但仍有許多人面對著這小橋流水、枕河人家、槳聲驚夢的水弄堂流連忘返......
橫跨在水弄堂上的清明橋是無錫古運河上規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單孔石拱橋。始建于明萬歷年間, 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在無錫人的心目中,清明橋在歷史上的繁榮就象那幅名畫《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一樣,是古老運河歷史的符號、繁榮的象征、文化的縮影。在清明橋下生活的運河人家安逸、自足,這也許就是悠悠古運河帶給他們的那種自信與滿足吧。他們在極普通的生活中回味著過去,感受著現在。清明橋是一個窗口,是體味運河千百年文化遺存的窗口。
交通命脈
公元613年,隋煬帝全線貫通京杭大運河以后,無錫古運河就發揮了交通上的重要作用,成為南北運輸的大動脈。這些無錫風俗畫作所描述的就是無錫古運河在明清時期漕運高峰時的盛況。當時它同湖南長沙、江西九江、安徽蕪湖并稱為“全國四大米市”。1888年,清政府實施“南漕北移”的措施時,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就把無錫作為南方一些省縣漕米的起運點。當時,各省縣常年派人住在無錫,采辦漕糧。據史料記載,當時無錫的倉儲大米每年都達到130萬石以上,從而糧食業成為無錫的百業之冠。無錫米市的興旺同時帶動無錫各行各業的繁榮,據說當時運河沿岸人來人往,商鋪林立,各地客商也紛紛云集于此,洽談生意,貿易交流,使無錫真正成為“商賈云集,船乘不絕”之地。
由于運河交通運輸的方便,當時無錫運河邊上的燒窯業也迅速發展起來,到清代,這里的磚瓦窯有一百多處,磚瓦通過運河運往全國各地。時代的變遷,現在這些磚瓦窯雖已不在生產,但是,從這些殘留的窯包遺址,我們依稀可以想見它當年的繁榮。
監巡便道
古運河交通的便利也給當時的統治者提供了一種更為浪漫的巡游方式,據說康熙、乾隆幾下江南都曾在無錫逗留,位于無錫古運河中的黃埠墩,由于周圍水面寬闊,就成為他們換乘小船去惠山游玩的驛站,兩位皇帝曾多次在此留下墨寶,由于時間的流失,墨寶早已不復存在,留下的僅是故事和傳說了。其實,說起黃埠墩的名氣,并不完全因為它曾是皇帝的換船驛站,而是因為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歷史上文天祥曾兩次經運河在無錫停留,后一次被元軍俘虜,就被扣押在黃埠墩, 運河兩岸的老百姓聽說后,紛紛點香灑淚跪送,文天祥感慨萬分,在此留下了“金山冉冉波濤雨,錫水茫茫草木春”這首悲壯凄涼的的詩句。我們現在在黃埠墩所看到的這個建筑叫《正氣樓》,是無錫百姓為紀念歷史上這位民族英雄所建造的。
與黃埠墩相對應的還有一個運河小島,叫西水墩,西水墩有內外兩個戲臺。據說,這兩個戲臺是無錫百姓為紀念歷史上的兩個縣令所建造的。一位是明朝的抗倭領袖王其勤,另外一位是清朝率領民眾消除水患的劉五緯。這兩位縣令都曾在西水墩上為百姓立下公德,現在這些故事在無錫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古運河由來
在明、清有的朝代編纂的《無錫縣志》上,把穿城而過的一條河流稱之為“邗溝”。邗溝,實際上是古運河的前身,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是由吳國的末代君王夫差開鑿的一條人工運河。夫差開鑿這條運河的目的并不是如他先祖太伯那樣用于農田水利,而是為了稱霸,北伐齊國。? 邗溝,不僅僅無錫城區這一段,而是從當時姑蘇的平門開始,經現無錫蕩口的漕湖,經無錫城,穿過當時被稱為漁浦,現在的武進、丹陽進入大江,到廣陵(今揚州)再由廣陵北上。后來,邗溝成為大運河的江南一段河道。因此,無錫的古運河如從夫差開鑿邗溝算起,已有近2500年歷史了。
河段概況
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公里,貫通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省市,流經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目前通航里程只剩883公里。
•2500年前,春秋戰國時代,吳王夫差為伐齊開鑿邗溝
•1400年前,隋煬帝開鑿江南運河
•1292年,元世祖完成了京杭運河全線貫通
•無錫古運河段,舊時直線穿越無錫城
•1958年從下甸橋至老鴉浜開鑿新河道
•1976年從老鴉浜到黃埠墩一段開鑿新河道
•1983年新河道全部通航
•無錫五牧-望亭段 長40公里
•無錫雙河尖-下甸橋段 長12.4公里
•精華區吳橋-人民橋-清名橋 長約6公里
•無錫古運河精華區北段,河面開闊,三里橋一帶,米市尚存
•無錫古運河精華區南段,保留著古色古香的臨水民居,水鄉風情。
古代運河聯結長江和淮河。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春秋時期吳 王 夫差于公元前486 ~前 484 年開鑿。南起邗城(今揚州)以南的長江,北經樊梁湖(今高郵附近)折向東北,入射陽湖,再向西北經淮安入淮河。東漢時期向西改道取直,由樊梁湖直接向北,經津湖、白馬湖,北入淮。東晉永和年間,南段江水已不能引入運河,從今儀征引水。隋大業元年( 605 ),煬帝開挖通濟渠時,又開邗溝,自山陽至江都入揚子江,溝通江、淮,成為隋代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