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主要承擔著全省文物的收藏、保管、保護、陳列展覽及藏品的研究工作。館舍位于東湖之畔,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東湖路156號。湖北省博物館現總占地面積達81909平方米,建筑面積49611平方米,展廳面積13427平方米,館藏文物20萬余件(套),其中一級文物近千余件(套),有中國規模最大的古樂器陳列館。
線路分類: [博物館]
景點地點: 國內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站推薦:
湖北省博物館
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主要承擔著全省文物的收藏、保管、保護、陳列展覽及藏品的研究工作。館舍位于東湖之畔,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東湖路156號。湖北省博物館現總占地面積達81909平方米,建筑面積49611平方米,展廳面積13427平方米,館藏文物20萬余件(套),其中一級文物近千余件(套),有中國規模最大的古樂器陳列館。
簡介
湖北省博物館現總占地面積達81909平方米,建筑面積49611平方米,展廳面積13427平方米,館藏文物20萬余件(套),其中一級文物近千件(套),有中國規模最大的古樂器陳列館。建筑具濃郁楚風,呈一主兩翼、中軸對稱。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館舍由編鐘館、楚文化館、綜合陳列樓組成。現設有辦公室、陳列部、保管部、社教部、協調部、考古部、文保中心等業務部門,隸屬于湖北省文化廳。籌建于1953年,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8家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機構,是國家旅游局4A級旅游景區(點),其前身是建國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學館,1953年3月16日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在原科學館的基礎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館(籌備處),籌備處位于水陸街,1956年遷至武昌水果湖,1960年遷至風景秀麗的武昌東湖之濱,1963年1月正式更名為湖北省博物館,3000平方米的陳列樓建成并對外開放;1999年1月,建筑面積5717平方米的編鐘館建成開放;2005年12月,楚文化館建成開放;2007年9月,新館綜合陳列館建成開
布局風格
館區內綠蔭掩映,綜合陳列館、楚文化館、編鐘館等高臺基、寬屋檐、大坡面屋頂的仿古建筑三足鼎立, 構成一個碩大無朋的“品”字。其總體布局高度體現了楚國建筑的中軸對稱、“一臺一殿”、“多臺成組”、“多組成群”的高臺建筑布局格式。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整個建筑風格突出了楚國多層寬屋檐、大坡式屋頂等楚式建筑特點,建筑外墻為淺灰色花崗石裝飾,屋面用深藍灰色琉璃瓦鋪裝。室外環境按景觀式、園林式的特點進行布局,通過雕塑小品、休息庭院、園林綠化、配套的綜合服務設施等形式,營造出與博物館主體建筑和諧配套的歷史文化氛圍,給觀眾提供一個休閑、舒適、幽雅、公園式的室外游覽空間。是風景秀麗的東湖之濱的一顆燦爛的明珠,也是武漢市一座光彩奪目的標志性建筑和對外開放的一大精品名牌景觀。豐富且有著地方特色的珍貴藏品和不斷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顯著成就,使本館在海內外享有一定聲譽。世界上最龐大的青銅樂器曾侯乙編鐘、中國冷兵器時代的翹楚之作越王勾踐劍、地質年代早于北京人的鄖縣人頭骨化石等,都在中國古代文化發展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有著極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并具有世界意義。
舉辦展覽
湖北省博物館舉辦有《楚文化展》、《鄖縣人——長江中游的遠古人類》、《屈家嶺——長江中游的史前文化》、《盤龍城——長江中游的青銅文明》、《曾侯乙墓》、《九連墩紀事》、《書寫歷史——戰國秦漢簡續》、《秦漢漆器藝術》、《梁莊王墓——鄭和時代的瑰寶》、《土與火的藝術——古代瓷器專題展》、《荊楚百年英杰》等十多個展覽,以其精美豐富的展品、精良的陳列布局、濃厚的文化氛圍和宜人的觀賞環境,向觀眾介紹湖北地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深受海內外游人歡迎。每年接待觀眾達十幾萬人次,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成為我省重要的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對外開放窗口,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等曾給予高度評價,國際友人基辛格等曾多次來館參觀,流連忘返。
承載研究
迄今,湖北省博物館總占地面積達 81909平方米,建筑面積49611平方米,展廳面積13427平方米,館藏文物20萬余件(套),其中一級文物近千余件(套),位居全國省級博物館前列。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9年自湖北省博物館分離,成為隸屬于湖北省文化廳的獨立法人單位,具備國家文物局認可的考古發掘團體領隊資格,在湖北省文化廳(文物局)的領導下,主要擔負湖北省境內的文物保護、考古發掘、文物建筑保護設計維修等項工作,承擔配合大、中型基本建設的文物保護與考古調查、勘探、發掘任務,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組織編寫考古報告,開展科學研究。自考古所成立以來,一直把配合大、中型基本建設工程的文物保護與考古發掘工作放在首位,十多年來,相繼和正在完成配合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北)京九(龍)、合(肥)九(江)、焦(作)柳(州)、長(江埠)荊(門)、西(安)南(京)等項鐵路工程;(北)京珠(海)、黃(石)黃(梅)、襄(樊)十(堰)、襄(樊)荊(州)等項高速公路工程;清江高壩洲、隔河巖、水埠埡等項水庫工程的文物保護與考古發掘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目前,配合南水北調工程的文物保護工作正在緊張進行。
機構設置
2002年10月館所合并,對外兩塊牌子,對內一套班子。屬全民事業單位。主要部門16個:其中湖北省博物館業務部門有社教部、保管部、陳列部、文保中心,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業務部門有史前考古部、歷史時期考古部、地上文物研究室、信息中心、考古協調部,綜合部門有辦公室、人事部、財務科、保衛部、后勤部、基建辦、市場部。
歷史沿革
湖北省博物館籌建于1953年,前身可追溯到湖北省人民科學館,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幾經變更之后,形成如今的湖北省博物館。
1.1953年3月16日,湖北省政府批準省文化局關于撤消湖北省人民科學館,成立湖北省博物館籌備處的請示報告,湖北省博物館籌備處由省文化局領導。
2.1953年9月,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與湖北省文物整理保管委員會合并成立湖北省文史研究館,辦公地址暫設武昌水陸街湖北省博物館籌備處內。
3.1954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決定恢復湖北省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劃歸省文化局領導,與省博物館籌備處合署辦公。
4.1958年2月,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更名為湖北省文物管理處,辦公地址武昌姚家嶺農業展覽館內。
5.1959年春,湖北省博物館籌備處遷址武昌東湖風景區,湖北省政府撥款興建省博物館陳列展覽大樓。
6.1963年1月,經湖北省文化局黨組批準,湖北省博物館籌備處與省文物管理處合并,正式更名湖北省博物館。
7.1981年,辛亥革命紀念館從湖北省博物館分離,成為獨立的文博機構。
8.1987年,經上級主管部門批準,湖北省博物館“文管部”從館內分離,成立獨立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9.2002年,湖北省博物館與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并。
10.2005年12月,楚文化館建成開放。
11.2007年9月,新館綜合陳列館建成開放。
旅游指南
景區分類: 博物館
開放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7:00(15:30停止入場)。
星期一(除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閉館。
地理位置:湖北省武漢武昌東湖路156號。
最佳時間: 武漢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夏天悶熱,會有十幾天的氣溫都在四十度以上,冬天陰冷,因此去武漢旅游的最佳時間是每年的春秋兩季,即3、4或9、10月.
交通指南: 14,810,701,402,411,552,578,709路到省博物館站下
605,709,712路到黃鸝路站(湖北日報對面)下
館藏文物
該館藏有反映湖北省從原始時期以來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制度、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各類文物、標本14萬余件(套),其中一級文物近千件(套),位居全國省級博物館前列。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這些藏品絕大多數來自考古發掘和各地征集,其中以出土文物為主,既有濃郁、鮮明的地方色彩,又具有時代特征,基本反映著湖北地區古代文化的面貌,并且,一部分器物即使在中國古代文化發展史上也居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館藏文物品類豐富,器類齊全,器類主要有陶、瓷器,青銅器,漆木器,簡牘、兵器、古樂器、金玉器,古代字畫,古錢幣等。館藏的鄖縣人頭骨化石、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元青花四愛圖梅瓶舉世聞名。 在14萬余件藏品中,不少是舉世矚目的稀有珍品和重要的科學資料。如新石器時代京山屈家嶺文化的蛋殼彩陶紡輪;天門石家河文化的玉人、玉鷹;盤龍城商代遺址和墓葬出土的大玉戈及銅鼎、銅鉞;隨縣戰國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青銅器群及16節透雕龍鳳玉佩、28宿天文圖像衣箱;云夢睡虎地出土的秦代法律文書竹簡等,都具有極高和極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一級文物
湖北省博物館中一級文物主要有:戰國時期的越王勾踐劍,1965年在江陵望山1號墓出土,被譽為越王青銅劍之首。戰國時期的曾侯乙編鐘,1978年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編鐘共65件,總重2500多公斤。戰國時期的曾侯乙編磬,1978年隨縣曾侯乙墓出土,共32件,上面刻有樂律文字。戰國的青銅尊盤,1978年隨縣曾侯乙墓出土,酒器,尊盤口沿的鏤空附飾采用熔模鑄造工藝制成。鹿角立鶴,戰國時期青銅器,1978年隨州曾侯乙墓出土,它是一種想象中的吉祥物。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大玉戈,商代前期玉質儀仗器,1974年黃陂盤龍城李家嘴三號墓出土。銅鼓,商代打擊樂器,1977年崇陽白霓出土,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皮鼓形銅鼓。還有商朝的陶雞、大圓鼎,戰國時期的虎座鳥架鼓、十六節龍鳳佩、金盞,南北朝的青瓷蓮花尊,唐朝的樂俑,明朝的金鳳冠等。
江陵楚墓文物
館中江陵楚墓出土的越王勾踐青銅劍、吳王夫差青銅矛與彩繪木雕鳥獸座屏,荊門包山大冢出土的楚國“聘禮行迎圖”漆畫與楚國司法文書竹簡,云夢睡虎地出上的秦代法律文書竹簡,及武昌土地堂出土的南朝青瓷仰覆蓮花尊等均有極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又如隋大業四年(公元608年)的敦煌寫經,明清書繪大師江夏派吳偉,“吳門四家”沈周、文征明、仇英,松江派董其昌、陳繼儒,“八大山人”朱耷,“揚州八怪”金農、鄭燮、黃慎及張裕釗、楊守敬等諸家的墨跡,都屬稀世珍品。如辛亥革命武昌首義時十八星軍旗,著名革命先烈和革命領袖惲代英、陳潭秋、施洋、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董必武等人的遺物、紀念物,均為異常稀珍。
鎮館之寶
該館的四大鎮館之寶為: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
越王勾踐劍:時期為春秋晚期,千年不銹,由許多小暗格組成。1965年江陵望山1號墓出土,長55.7厘米。
曾侯乙編鐘:時期為戰國時期,1978年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鐘架長748厘米,高265厘米,重4.5噸左右。全套編鐘共六十五件,分三層,八組懸掛在呈曲尺形的銅木結構鐘架上。每件鐘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階的雙音,全套鐘十二個半音齊奏,可以旋宮轉調。音階為現今通用的C大調,能演奏五聲、六聲或七聲音階樂曲。
鄖縣人I號頭骨化石:時期為舊石器時代。1989年鄖縣曲遠河口學堂梁子出土,顱長26厘米,顱寬19厘米,顱高12厘米,是湖北首次發現的古人類頭骨化石。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2006年鐘祥市郢靖王墓出土,高38.7厘米,口徑6.4厘米,底徑13厘米。瓶身肩部飾鳳穿牡丹;腹部飾青花“四愛圖”,即王羲之愛蘭,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林和靖愛梅、鶴;足部飾仰覆蓮紋。三層紋樣以卷草紋、錦帶紋為界。白釉泛青,色彩清脆艷麗,是罕見的經科學發掘出土的元青花精品。
主要陳列
湖北省博物館目前舉辦有《楚文化展》、《鄖縣人》、《屈家嶺》、《盤龍城》、《曾侯乙墓》、《九連墩紀事》、《書寫歷史》、《秦漢漆器藝術》、《梁莊王墓》、《古代瓷器專題展》、《荊楚百年英杰》等十多個展覽,展品豐富,向觀眾介紹了湖北地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現在的主要陳列有十三個:
一為《楚文化展》。陳列于楚文化館,楚文化館作為湖北省博物館展館的一翼,于2005年12月建成開館。楚,既是國名,又是族名。楚國在公元前223年被秦國滅掉,立國約有八百年。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湖北發掘了五千余座楚墓,出土的大量文物展現了楚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楚文化作為先秦時期的一個區域文化,獨具一格、自成一體、博大精深,是構成先秦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展覽分為八個部分,集中地展出湖北地區出土的楚文物精華,力求全面展示楚文化的輝煌。展品中有越王勾踐劍、吳王夫差矛,還有復原的2002年在湖北棗陽九連墩發掘的楚國車馬坑中的部分車馬。
二為《鄖縣人》。鄖縣人是長江中下游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古人類,屬直立人。1989年和1990年,先后在鄖縣青曲鎮曲遠河口的學堂梁子發現了2具人類頭骨化石。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遺址的年代距今約100萬年。《鄖縣人》以“鄖縣人”的發現為主線,也展示了湖北境內舊石器時代遺存的發現。
三為《屈家嶺》。屈家嶺文化是1954年在湖北京山屈家嶺最先發現的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文化,距今5100~4500年。這一時期的社會分層、宗教活動等現象加劇,出現了大量聚落群和古城,出現了一系列文明因素。《屈家
嶺》展示了江漢地區史前氏族社會的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
四為《盤龍城》。1954年發現的盤龍城遺址是商代早期城址。城址約建于公元前15世紀,在商代晚期衰落。盤龍城的建筑技術、青銅工藝、埋葬習俗、玉器風格、陶器特征等方面都與商代二里岡上層文化(約1500BC)一致。《盤龍城》展示了商代“南土”盤龍城城址的考古發現。
五為《曾侯乙墓》。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城郊擂鼓墩發掘的曾侯乙墓是一座2400年前的諸侯國君的墓葬,墓主人為戰國早期曾國國君乙。此墓葬出土多種文物萬余件,其數量之大,種類之多,價值之高,保存之好,轟動海內外。曾侯乙墓展覽陳列了該墓出土的最有代表性的文物,展現了2400年以前人們的精神世界和物質生活。陳列分祭廳、青銅器、兵器、車馬器、竹簡、漆木器、金玉器和樂器八大部分,共展出最具代表性的文物360件。其中,造型奇妙、工藝精湛、紋飾華美的青銅鹿角立鶴、聯襟大壺、尊盤、鑒缶;迄今仍很鋒利的多戈戟和三角劍形的殳;包容文字資料頗多、又系我國最早的竹簡;重達2156克的特大金盞;制作方式與風格迥異于楚、秦的漆木竹器等,均是考古中所罕見的珍品。尤其是樂器展品中的一套青銅編鐘,更是無價之寶。音域寬廣,音色優美,可以演奏中外各種樂曲,被譽為世界音樂史上的一大奇跡。
六為《九連墩紀事》。九連墩墓葬群位于湖北省棗陽市吳店鎮。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為配合湖北省孝感市至襄樊高速公路的建設,文物考古工作者對九連墩1、2號墓及陪葬的車馬坑進行了科學發掘。《九連墩紀事》展示了墓葬發掘的過程和楚國高級貴族墓的墓葬文化。
七為《書寫歷史》。二十世紀初七十年代以來,全國各地陸續出土了一些戰國秦漢簡牘,湖北是出土戰國秦漢簡牘批次和數量最多的地區之一。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書寫歷史》展出湖北省出土的戰國秦漢簡牘和書寫工具實物,旨在使觀眾對古代先民的“書籍”有一個直觀地感受。
八為《秦漢漆器藝術》。漆器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秦漢時期的漆器達到鼎盛期。自1950年代以來,全國各地陸續有大量考古發掘出土的漆木器。而湖北出土秦漢漆器最具代表性。《秦漢漆器藝術》將館藏的最具特色的秦漢漆器集中展示。
九為《梁莊王墓》。明梁莊王墓是明仁宗朱高熾的第九子朱瞻垍與魏妃的合葬墓,文物工作者于2001年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出土金器、玉器、瓷器等珍貴文物5300件。在展出的梁莊王墓出土文物中,一件來自“西洋”的金錠是鄭和下西洋的重要見證。
十為《古代瓷器專題展》。展覽分為兩個專題,第一專題以出土瓷器為主,介紹元代以前湖北地區的單色釉瓷器的發展脈絡;第二專題以館藏傳世瓷器為重點,展示元代以后瓷器的發展面貌。其中多數文物是第一次系統地向公眾展示。
十一為《荊楚百年英杰》。近代以來,荊山楚水英杰輩出。其中,有指點江山的國家元首,有救國救民的革命先烈,有領兵殺敵的軍旅名將,還有建功立業的科技精英、學術大師、藝術泰斗……《荊楚百年英杰》展示了董必武等100余位代表人物。以200余件典型的文物、史料、圖片,通過祖國腹地湖北這一側面,展示了中華眾多仁人志士,從鴉片戰爭至新中國建立百余年間所進行的艱苦卓絕斗爭。
研究與學術出版
湖北省博物館還有著較強的研究力量,歷年來出版了一系列研究著作,主要有《云夢睡虎地秦墓》、《睡虎地秦簡文字編》,《曾侯乙墓》、《曾侯乙編鐘研究》、《曾侯乙墓文物藝術》、《中國文物考古之美--地下樂宮》、《中國湖北出土文物》、《湖北省博物館》等。在文物保護的研究方面也較為突出,如飽水竹簡脫水處理、飽水漆器脫水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對外交流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土文物展覽 1973.06.09--1973.09.30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日本京都博物館
湖北出土戰國秦漢漆器 1989.11.02--1990.01.06 香港中文大學
楊守敬及其交友書法作品展 1990.09.18--1990.09.23 日本東京日中友好會館
曾侯乙墓特別展 1992.03.17--1992.05.10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戰國楚文物展 1993.08.11--1994.08.21 新加坡文物館
中國周代藝術珍品展 1995.04.07--1995.05.07 盧森堡市維克多。雨果大廳
中國帝王陵墓展 1995.04.18--1997.10. 美國巡回展
中華五千年文明藝術展 1997.10.--1998.12. 香港
湖北省博物館藏品精華展 1997.11.9--1998.03.21 臺北鴻禧美術館,臺灣高雄美術館
中國歷史文物精華展 1997.12.15--1998.03. 美國
用漆描繪的神秘的世界。中國古代漆器展 1998.07.22--1998.09.06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江漢地區先秦文明展 1999.01--1999.04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龍鳳共舞----湖北出土文物展 1999.06.12--1999.08.31 美國圣地亞哥美術博物館
99巴黎之中國文化周----中國古代文物展 1999.08.21--1999.09.17 法國巴黎
中國考古黃金時代展 1999.09--2000.09 美國華盛頓(巡回展)
孔子時代的音樂展 2000.04.29--2000.09.17 美國華盛頓沙可樂博物館
龍之聲----中國鐘鈴藝術展 2000.11.20--2001.02.25 法國巴黎音樂城
中國國寶展 2000.10.24--2000.12.17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世界四大文明。中國文明展 2000.05.--2001.07. 日本
93湖北省暨武漢市(香港)對外經貿洽談會。曾侯乙編鐘音樂會 1993.07. 香港灣仔華潤大廈香港展覽中心
香港回歸慶典《交響曲1997:天。地。人》 1997.07.01 香港會展中心
湖北省編鐘樂團在美國紐約演出 1998.03. 美國紐約
湖北省編鐘樂團在英國倫敦演出 1998.07. 英國倫敦
《天。地。人》湖北編鐘樂團赴英演出 1998.08 英國倫敦
湖"中國福祉的期盼"展演及學術交流 2000.10.--2000.11. 德國科隆
北省編鐘樂團在美國波斯頓演出 1998.10. 美國波斯頓
"中國考古的黃金時代展"展演 1999.09 美國華盛頓
"龍騰鳳舞----湖北出土的先秦文物展"展演 1999.04 美國圣迭戈
參觀須知
一、請勿大聲喧嘩,追逐嬉戲;請關閉移動電話。
二、請保持環境衛生,勿在展廳飲食、吸煙、亂丟廢棄物。
三、衣冠不整者謝絕入館參觀。
四、請聽從工作人員的安排,保持參觀秩序。
五、部分展廳開放拍攝,但禁止用閃光燈、立架,并禁止用于商業和出版使用。
展館信息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東湖路156號。
參觀時間:9:00—17:00(15:30停止入場),星期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乘車路線:乘14、108、402、411、552、578、701、709路公交到省博物館站下車,乘605、712、777路到黃鸝路下車即到。
票價:基本陳列免費,但每半個小時放500人入場,每天限制參觀人數為5000人(上午限制3500人,下午限制1500人)。
交通
乘公汽14、552、578、605、701、709路、電車1路、市內旅游專線1路
最佳游覽時間
春秋季
餐飲
武漢比較著名的家常菜有排骨湯和清蒸武昌魚,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前者是用那種黑黑的大瓦鍋,將新鮮的排骨和蓮藕、海帶一起煨幾個小時,在沒有藕的季節則以土豆代之,這種湯醇白鮮香,十分好喝;吃武昌魚時請注意一定要吃清蒸的活魚,那樣才能品出正宗武昌魚的鮮味。
住宿
武漢市 湖北新大地酒店★★★
武漢市 武漢寶豐賓館★★★
武漢市 武漢中亞大酒店★★★
武漢市 湖北猴王大酒店★★★
武漢市 武漢富苑集團有限公司富苑假日酒店★★★
武漢市 武漢金三九酒店★★★
武漢市 武漢迎賓館★★
武漢瑞安城市酒店(乘坐605路,抵達三官殿. 約1.9公里)
購物
薇菜
薇菜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脂肪、鞣酸、鐵、鈣等。可鮮食或制干菜,具有獨特香味,清脆可口,久食不厭,又可入藥。卷曲未展的嫩味尤為食用上品,開水浸燙、漂洗、去土腥味后,可炒、可煸、涼拌、做湯、加內炒食等,有病治病,無病防病。所以,正常人經常食用大有益處。薇菜還含有皂甙。
蕨菜
蕨菜為鳳尾蕨科,鳳尾蕨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商芝、蕨兒菜、火蕨菜、拳菜、拳頭菜、蕨薹、米蕨菜、狼萁、龍須菜、龍頭菜、如意菜、鹿角菜等。我國蕨菜資源豐富,食用歷史悠久。蕨菜的營養價值很高,其嫩葉可鮮食、鹽漬或做干菜。蕨菜有藥用功效,蕨菜性寒味甘,具有驅蟲、清熱解毒、補氣升陽、利尿消腫、托瘡排汗。
香椿
香椿又叫紅椿,為楝科植物香椿的嫩枝葉,含胡蘿卜素、維生素B、C。食香椿可清化濕熱。凡腸胃濕熱內蘊所致痢疾、小便短赤澀痛、食欲不振者宜服之輔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