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歸是中國戰國時代偉大詩人屈原的故鄉,也是楚文化發源地之一。它位于長江北岸的臥牛山麓,四周城墻環繞,形似一個傾斜的葫蘆,具有濃厚的古典建筑風格。故有“葫蘆城”之稱。又因城墻均有由石頭疊砌而成,又叫“石頭城”。
線路分類: [名人故里]
景點地點: 國內 湖北省 宜昌市
本站推薦:
屈原故里
名片
秭歸是中國戰國時代偉大詩人屈原的故鄉,也是楚文化發源地之一。它位于長江北岸的臥牛山麓,四周城墻環繞,形似一個傾斜的葫蘆,具有濃厚的古典建筑風格。故有“葫蘆城”之稱。又因城墻均有由石頭疊砌而成,又叫“石頭城”。 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漢代始設縣,唐朝時曾設立歸州,民國元年改歸州縣,民國三年改為秭歸縣,一直沿用至今。秭歸的名勝多與屈原有關,秭歸縣城東門外,矗立一高大的牌坊,上書“屈原故里”四字,系郭沫若手書。旁邊還有兩塊石碑,分別刻“楚大夫屈原故里”和“漢昭君王嬙故里”。
基本介紹
秭歸與香溪之間有一沙灘,傳說是屈原遺體安葬處,后取名“屈原沱”。沱上有屈原祠。從唐宋以來,經數次遷 址修葺,后因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興建,水位升高,于1976年修建此祠。現位于秭歸城東向家坪。改名為“屈原紀念館”。三峽工程的興建,屈原祠將再次遷建。
秭歸還是歷史悠久的柑桔之鄉,屈原在他的名篇《桔頌》屈原祠中,曾對桔樹的形象和性格作過深刻的描寫。今天,秭歸已成為中國七大柑桔生產基礎之一。深秋時節,滿目都是柑桔林,青枝綠葉藏紅果,如詩如畫。
名勝古跡
在樂平里,有關屈原的名勝古跡和傳說甚多,如香爐坪、照面井、讀書洞、玉米三丘等。古人曾集為 “八景”并以景名聯詩一首:“降龍伏虎嘯天來,鄉鼓巖連擂鼓臺。照面井寒奸亡膽,讀書洞出離騷才。丘生玉米合情操,濂滴珍珠蕩谷俟。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鎖水回龍含澤畔,三關八景勝蓬萊”。
相關故事
在屈原故里還有一奇值得一提。這里的耕牛不穿繩,卻能聽從指揮。相傳屈原從楚都回家,快到家門口時,侍者挑書簡的繩子斷了,一老農當即把牛鼻繩解下來給他,從此以后,這里的牛就不再用牛鼻繩了。
屈原誕生在山清水秀的樂平里。屈原是一位具有遠舊卓越的政治家,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位大詩人,是三峽里的“第一流才子”。他憂國憂民,最后投汨羅江,以身殉國。屈原留下的《離騷》、 《九章》、 《九歌》等光輝詩篇,聲貫如今,名揚中外。陳運和詩稱“《九章》曲調源于楚天遼闊 《九歌》節奏來自泛黃史冊”。 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縣名由來:傳說秭歸縣名由屈原而來。屈原有個姐姐,屈原被流放前,她曾特地趕回來寬慰弟弟,其情其景,感人至深。后人為表示對這位賢惠的姐姐的敬意,將縣名改為“姊歸”,后演變為現在的“秭歸”。
相關內容
秭歸鳥即子規鳥。相傳為屈原妹妹屈么姑的精靈所化,每年農歷五月,此鳥叫聲“我哥回呦!我哥回呦!”以提醒人們做粽子、修龍舟,準備迎接端午佳節,祭祀屈原。
端午節的原始形態是慶豐收,后因屈原投江這一天剛好是端午節,所以這個節日的意義就漸漸讓位于對屈原的悼念,也稱“詩人節”。
每年端午節,秭歸人民還在屈原沱上賽龍舟。這一撫慰屈原忠靈的古俗世代相傳并延至今日。 秭歸鳥即子規鳥。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相傳為屈原妹妹屈么姑的精靈所化,每年農歷五月,此鳥叫聲“我哥回呦!我哥回呦!”以提醒人們做粽子、修龍舟,準備迎接端午佳節,祭祀屈原。
端午節的原始形態是慶豐收,后因屈原投江這一天剛好是端午節,所以這個節日的意義就漸漸讓位于對屈原的悼念,也稱“詩人節”。
每年端午節,秭歸人民還在屈原沱上賽龍舟。這一撫慰屈原忠靈的古俗世代相傳并延至今日。
人物介紹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漢族,羋姓屈氏,名平,字原,中國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新考古發現可能實際為龍陽,今湖南漢壽,注1)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同時主持外交事務。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郁悶,開始文學創作,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其作品文字華麗,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傳說當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魚以此防止屈原遺體被魚所食,后來逐漸形成一種儀式。以后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劃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最近對湖南漢壽縣屈原學會提交的有關“屈原故鄉漢壽說”的研究成果進行鑒定,在仔細閱讀所報材料和出土文物介紹后,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又到漢壽縣滄港古鎮進行了實地考察,大量的屈原遺跡和出土文物以及與屈原作品相關描述的印證,使人不得不感到屈原故鄉很有可能在漢壽,起碼“屈原故鄉在漢壽”可稱為有根據的新的一說。
秭歸介紹
秭歸,屈原故里,(三峽工程的興建后,秭歸新遷到大壩一公里處的秭歸新縣城將會成為集三峽大壩雄姿、高峽平湖風光、屈原故里風情、庫區移民新城為一體的旅游觀光勝地和三峽地區最大的游客集散中心)屈原死后,人們為他建廟筑墳,長久地敬仰他、懷念他。他死在農歷五月初五日,人們把這一天當作一個節日,即端午節。屈原的家鄉和中國南方廣大地區有個風俗,每到這一天就要舉行盛大的劃龍舟比賽,據說劃龍船就是表示救屈原的意思。人們每到端午節就要吃粽子,據說也同屈原有關。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最初是泊羅江邊的老百姓為了祭祀屈原,把米包成粽子投進水里去喂魚,使魚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尸體;后來這習俗傳遍了全國,甚至還傳到了朝鮮、日本、東南亞各國。有人說,就是“姊歸”這個地名,也是由于屈原而得名的。相傳屈原在流放中忽然回到家鄉,他的姊姊聞訊歸來看他,勸道他要放寬胸懷。全鄉的人都希望屈原能聽從勸道,因此取名秭歸(“秭”和“姊”是同音的字,可以通用)。在屈原的故里,有許多有關屈原的名勝古跡。香爐坪的對面有個“讀書洞”,相傳是屈原青少年時代誦讀詩書的地方,洞內原有石桌、石凳,可惜原洞已毀,現在只留存殘跡。附近還有一個“照面井”,據說是屈原親手鑿挖的,井水清澈如鏡,他每天來到井邊照面,整理自己的長發。并旁豎著一塊古碑,并有兩株幾百年樹齡的大青樹,常有游人在井畔樹下留連。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秭歸城西十五公里的長江南岸,在長江水和沙鎮溪水的匯合處,有一座突兀的流來峰。峰頂有座寺觀供奉,叫“古金山寺”,俗稱“流來觀”。每當春夏季節,水漲山高,四面是碧綠的江流環繞,就像一塊漂浮在江面上的翡翠。要是在夜里,望那寺觀的燈光,在江心忽明忽滅,若沉若浮,這就是歷來人們贊不絕口的“孤嶼佛燈”美景了。交通:秭歸屈原故里秭歸擁有64公里的三峽黃金水道,是三峽工程建設的現場。在三峽大壩將長江攔腰載斷之后,秭歸 成為長江上游旅客走出三峽的終點港,長江中下游旅客進入三峽的起點港;三峽水庫蓄水至135米后,游客在秭歸下船,然后經秭歸縣城坐車至宜昌,比經過三峽大壩船閘的時間縮短兩個多小時,因此,秭歸成為三峽航線的中轉點。在中轉過程中,旅客可下船游覽屈原文化村景點。探訪屈原誕生地樂平里,看屈原祠,隨時都可包坐快艇或乘旅游專船直達目的地。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秭歸陸路交通發達,從武漢到秭歸縣城為全程高速公路,從宜昌市城區抵達秭歸不到一小時。游覽屈原誕生地樂平里、屈原祠,除了走水路外,還可坐客車,到屈原祠每天有近20個客運班次;到樂平里全程為柏油路面。
相關景點
屈原故里在秭歸縣三閭公社樂平里,位于巫峽與西陵峽之間的長江北岸,距離重慶566 公里。這里有關屈原的名勝古跡和傳說特別多,古人曾集為“八景”,并以景名聯詩一首:“降鐘伏虎嘯天來,響鼓巖連擂鼓臺。照面井寒奸佞膽,讀書洞出離騷才.丘生玉米合情操,濂滴珍珠蕩俗埃。鎖水回龍含澤畔,三閭八景勝蓬萊。”
香爐坪
香爐坪是屈原出生的地方。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現坪中央立著一方青石碑,上刻隸書:“楚三閭大夫屈原誕生地”。相傳在兩千多年前,這個山間平畈上,住有一戶人家,男名伯庸。有一天伯庸夫人正要分娩,天空突現祥云,并伴有絲竹之聲,伯庸十分驚異,便立即在門外擺上香爐,焚香禮拜。這時從房里傳來嬰兒的呱呱聲,一種異香也撲鼻而來。因為這孩子出生時有異兆,伯庸很喜歡他,給他取了個名叫屈原。因為屈原降生時有過異香,這個小坪也就稱為香爐坪。
照面井
香爐坪對面的伏虎山山坡上,有口古井,相傳系屈原所鑿。因為巖石特別堅硬,挖了很久才挖了個小坑。但他毫不灰心,終于感動了山神。山神贈給他一把鐵鎬,他又挖了七七四十九天,終于挖成此井,井成后,四季不涸,清澈可鑒。屈原和他姐姐每天都要來井前梳洗整妝,故名照面井。清咸豐十年,鄉民在井邊常青樹下置“照面井”碑,上刻:“此系屈公遺井,以后切勿荒穢;此株青樹,永世勿得砍伐。”井與碑石,至今猶存。
讀書洞
讀書洞在響鼓溪深谷的半山上,相傳為屈原讀書處。洞口處原有清朝同治年間所刻“讀書洞”三字,早已剝落不清,現又立一新碑。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傳說屈原在洞內讀書時,曾有石桌、石椅、石凳。鄉民盛傳,夜間行經洞旁時,洞內若有朗朗讀書聲。其實,這是夜深人靜的時候。讀書洞的山風水聲所造成的一種錯覺罷了。讀書洞西的響鼓巖上,有一圓形石臺,傳說楚莊王曾在此擂鼓督戰,故名擂鼓臺。屈原在家鄉時,經常登臨此臺,吟誦自己的詩作,故又名吟詩臺。
玉米三丘
從讀書洞下來,沿響鼓溪上行,至王寨山前,只見一新修復的屈原廟座落在山坡上。廟下有兩股“龍眼”,泉水常年不斷。此泉附近有三塊水田,據傳是屈原躬耕之地,人稱“玉米三丘”。這一傳說由來已久。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見諸于文字的有唐代沈亞之的《屈原外傳》。沈云:屈原被放逐后,吟詩耕田,每念及楚國命運,即憂心忡忡,傷感不止,“原墜淚處,獨產白米如玉”。
漫步玉米三丘時,可發現此地耕牛不穿鼻繩,耕地時卻知道轉彎,人稱屈原神牛。相傳屈原從楚國京城(今湖北江陵縣城郊)回家鄉時,由侍者挑了7捆寫盡民間疾苦的竹簡,快到家門口時,捆竹簡的繩子斷了。老農一片熱心,將牛鼻繩解下來送給他,從此這里的牛就不用鼻繩了。兩千多年來一直如此。當然,世界上并沒有什么神牛,只不過是屈原故鄉的農民,馴化耕牛的方法不同而已。但是,這個傳說,卻也反映了秭歸人民對這位偉大歷史人物的崇敬和懷念。
交通提示
秭歸屈原故里 秭歸擁有64公里的三峽黃金水道,是三峽工程建設的現場。在三峽大壩將長江攔腰載斷之后,秭歸成為長江上游旅客走出三峽的終點港,長江中下游旅客進入三峽的起點港;三峽水庫蓄水至135米后,游客在秭歸下船,然后經秭歸縣城坐車至宜昌,比經過三峽大壩船閘的時間縮短兩個多小時,因此,秭歸成為三峽航線的中轉點。在中轉過程中,旅客可下船游覽屈原文化村景點。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探訪屈原誕生地樂平里,看屈原祠,隨時都可包坐快艇或乘旅游專船直達目的地。 秭歸陸路交通發達,從武漢到秭歸縣城為全程高速公路,從宜昌市城區抵達秭歸不到一小時。游覽屈原誕生地樂平里、屈原祠,除了走水路外,還可坐客車,到屈原祠每天有近20個客運班次;到樂平里全程為柏油路面。
山東·江北水城 運河故都·聊城 m.apnigad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