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居(石墻院)位于重慶江津區南部的五舉鄉鶴山坪,院墻四周因圈砌兩壁丈余高的石墻而得名,其建筑風格極具清代川東民居特色,占地面積14680平方米,四周是青山綠水,空氣清新,風光如畫。 2004年上半年,陳獨秀舊居紀念館由紅巖聯線設計制作竣工開展,紀念館由紅巖聯線負責經營管理。館內主題展覽——《風流無悔——陳獨秀生平事略》,配以文字、圖片、文物等,對陳獨秀的一生進行了公正客觀的展示。
線路分類: [名人故里]
景點地點: 國內 重慶市
本站推薦:
陳獨秀故居
重慶江津陳獨秀故居
舊居(石墻院)位于重慶江津區南部的五舉鄉鶴山坪,院墻四周因圈砌兩壁丈余高的石墻而得名,其建筑風格極具清代川東民居特色,占地面積14680平方米,四周是青山綠水,空氣清新,風光如畫。
2004年上半年,陳獨秀舊居紀念館由紅巖聯線設計制作竣工開展,紀念館由紅巖聯線負責經營管理。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館內主題展覽——《風流無悔——陳獨秀生平事略》,配以文字、圖片、文物等,對陳獨秀的一生進行了公正客觀的展示。
北京箭桿胡同陳獨秀故居
陳獨秀北京故居位于東城區箭桿胡同20號(舊時的門牌9號)。在北河沿大街上的智德北巷西頭,有一條騎河樓南巷,向南走不多遠,路東有一個很窄的過道,這就是改造過的箭桿胡同的殘跡了,如今胡同里只剩下一戶人家,那就是20號的陳獨秀故居。
故居門樓并不大,是典型的蠻子門,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木門也早已斑駁不堪,好在門墩和門簪還算保留完好。透過緊鎖的大門的門縫,依稀可以看見里面亂糟糟的庭院。1917年,陳獨秀應蔡元培之邀出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時就住在這里,后來他創辦的《新青年》雜志也從上海遷到這里。近一個世紀以前,這里曾是胡適、錢玄同、劉半農、沈尹默、周作人等人經常往來的地方。1920年,陳獨秀放棄北大每月300塊銀元的高薪,從這里出發前往上海創建黨組織。
差點被拆
箭桿胡同原來與東邊一條大街相通,住的居民有六七十戶。后來都被拆遷蓋大樓啦,東邊是民政部,北邊是高檢院。陳獨秀的故居原來也要拆,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由于市文物局不同意,才得以保留下來。
探訪指南
陳獨秀故居,2001年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東城區北池子大街箭桿胡同20號,是陳獨秀1917—1920年在京時的住所。坐3路、8路公交汽車到北池子下即到。
陳獨秀簡介
陳獨秀(公元1879—1942年)原名乾生,字仲甫,號實庵,安徽懷寧人。1915年陳獨秀創辦并主編《新青年》,提倡民主與科學。1917年2月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革命論》,提出文學革命的“三大主義”。1918年冬和李大釗創辦《每周評論》,倡導新文化,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五四”運動后,陳獨秀接受馬克思主義。1920年8月,他與李大釗等人在上海建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并發起成立中國共產黨,1921年7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局書記,先后參加領導了五卅運動、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大革命后期陳獨秀犯有右傾機會主義錯誤,1927年在黨的“八七會議”上被撤銷書記職務,1929年11月被中共中央政治局開除黨籍。其著作輯為《獨秀文存》、《陳獨秀先生演講錄》、《陳獨秀文章選編》等。
山東·江北水城 運河故都·聊城 m.apnigad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