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堤鄉位于陽朔縣城北部,鄉政府駐地楊堤圩,距縣城39公里,離桂林市區50公里,總面積102.80公里。東與興坪鎮交界,西南與葡萄鎮相連,北與雁山區大埠鄉、草坪鄉接壤。1968年成立楊堤公社,1984年改為楊堤鄉至今,現轄楊堤、忠南、土嶺、唐家、浪石、地水、浪洲7個村委及楊堤居委會,38個自然村,72個村民小組,2721戶,總人口1.1萬多人。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332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97元。另有人名為楊堤。
線路分類: [濕地湖河]
景點地點: 國內 廣西自治區 桂林市
本站推薦:
楊堤
楊堤鄉位于陽朔縣城北部,鄉政府駐地楊堤圩,距縣城39公里,離桂林市區50公里,總面積102.80公里。東與興坪鎮交界,西南與葡萄鎮相連,北與雁山區大埠鄉、草坪鄉接壤。1968年成立楊堤公社,1984年改為楊堤鄉至今,現轄楊堤、忠南、土嶺、唐家、浪石、地水、浪洲7個村委及楊堤居委會,38個自然村,72個村民小組,2721戶,總人口1.1萬多人。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332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97元。另有人名為楊堤。
簡介
百里漓江,“一山一水一詩題”,宛如一幅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彩墨山水長卷。如果將漓江比作一首長長的抒情詩,那么桂林至草坪僅僅是詩的序曲,舟過草坪到楊堤,帷幕上如一道天幕徐徐拉開,美麗的陽朔風光撲入視野,這才是這部詩的主旋律。
楊堤瀏覽區北起楊堤官巖村,接興坪瀏覽區,約18公里江段,是漓江的黃金水段。楊堤陸路距桂林二級公路只有12公里,從陽朔、桂林坐車都可以到楊堤碼頭和半邊奇渡,可以坐專車,也可以坐普通客車。水路北距桂林46公里、南去陽朔47公里。每當江水枯淺,桂林至楊堤段漓江不能通航,楊堤就成為漓江游的起點。
楊堤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區,民風淳樸。這里遠離都市的喧鬧,沒有現代工業的污染。這一江段曲折蜿蜒,碧水縈回,景點密布,奇峰倒影,竹木蔥郁,最能領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妙處了。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主要的景點有鄉吧島、半邊奇渡、桃源望月、仙人推磨、月光島、水簾洞、浪石奇景等。
楊堤鄉地理
楊堤鄉屬典型的“喀斯特”溶巖地貌區,境內群山聳立,山多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全鄉僅有耕地10,009畝,其中水田6,394畝,旱地3,615畝。以農為主,糧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玉米,2003年糧食總產量為3,947噸,人均有糧349公斤;經濟作物主要有沙田柚、黃皮果、柑橘、柿子等。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尤其盛產方解石礦﹙學名重質碳酸鈣﹚,主要分部于唐家村委,礦藏量覆蓋面積達40平方公里,礦質白度達95%以上,現已經開采三個點,年產量達6萬多噸,產品遠銷區內外。
楊堤鄉交通
連通桂陽公路的楊堤柏油公路是楊堤鄉的主要通道,全長13公里。鄉道有中南至土嶺,土嶺至下龍,中南至唐家,楊堤至半邊渡,除楊堤、中南、土嶺、唐家及浪石部分自然村,其它村委均尚未通車。開通有楊堤至陽朔班車,每20分鐘一趟,出入十分方便。
“黃金水道”漓江從其境內穿過,長度達16公里,一路峰回水轉,留下了許許多多迷人的風景。有繡山彩壁、半邊奇渡、仙人推磨、月光仙境、浪石風光、下龍幽境等數十處著名自然景觀。1997年10月引進桂林市漓江游覽開發總公司投資500多萬元開發的鄉吧島,集園林景觀、民族建筑、特色餐飲、參與娛樂、風情表演、工藝制作、陶藝裝飾為一體,是旅游、度假的好去處。近年來,時興的以楊堤為起點以“綠色生態、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的漓江生態徒步游,讓楊堤成為了旅游熱點,四時游客絡繹不絕。
景點介紹
總述
楊堤在枯水季節是乘游船游覽漓江的啟航碼頭。這一帶風光是漓江勝景的精華所在。
這里除有景致外,它的峰巒、瀑布、花村草木以及水邊村舍等山水田園風光,也足以使人心醉。楊堤村后有一山,它的兩個山峰像一對倒掛的羊蹄,楊堤諧音,用作村名。
金雞山
村北有,像一只啄米的雄雞。村東有白虎山,瀑布直瀉而下,銀珠灑滿一江,有“金雞啄白米”之說。江中有兩個沙洲像鴛鴦戲水,名鴛鴦灘,灘下有鑼鼓石。楊堤兩岸翠竹成林,連成十里的綠色翠屏,搖曳在青山、秀水、飛瀑、淺灘之間,給人以清幽、寧靜、詳和、致遠之感。枯水期間,楊堤是江游的起點,萬頭鉆動,熱氣騰騰,靜與動奇妙地融匯在一起。間,有諸如鴦灘鬧灘、雙全灘、鑼鼓等七個淺灘…
里六橋
根據規劃,楊公堤恢復后,堤上將復建環碧、流金、臥龍、隱秀、景行、浚源六橋。“里六橋之于楊堤是六顆明珠,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是靈魂所在”。 六橋的拱券設計也參照蘇堤六橋,以半圓拱、過半圓拱為基調,盡展里六橋臨波靜臥的跨虹之美。里六橋的側面裝飾石選定高湖石;石材用量最大的人行道鎖定浙江青石;而最能體現里六橋質感的橋欄板石材,基本選定莆田青石。
金子山
楊堤鄉楊堤村委雙全村村后有座由四個山頭組成的山,名叫金子山。村民們一年四季都能在山上撿到“金子”。關于這山的名字的由來,村里人現在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解放初,有考古人員到最高的山頂上,找到了金子,并盜挖走了,聽說有金子在山上,就取名為金子山;另一種說法是這座山蘊藏著豐富的方解石礦,有價值,因此被稱為金子山。
月光島
順江而下,過雙全灘、鑼鼓灘約行五里,只見江中有一小島,面積約二百余畝,從高處俯視,形狀像初七八的月亮映于漓江之中,這就是著名的月光島。島上樹木繁茂,天然生長的草皮又厚又軟,在漓江的滋育下,四季常綠。若是春夏季節更是蓊蓊郁郁,呈現出勃勃生機。
景點傳說
楊堤,是漓江岸邊一處風景名勝,這兒既沒有成排鮮綠翠嫩的楊樹,也沒有婆娑柔美的柳樹,為何取名楊堤呢?原來,此名來自當地的兩座山:羊角山與羊蹄山。 很久以前,這兒出了個得道成精的巨大的山羊。它有多大?大得如大得如同一座山。這么大的羊精,那食量自然就大得驚人了。它一夜之間,就可以啃食完數里的青草。由于羊精的食量太大,這一帶的草呀,樹葉呀,都叫它啃光了,最后,它就毫不客氣地啃起禾苗和蔬菜來。
這一來,當地農民可就遭殃了,望著被羊精啃得一踏糊涂的莊稼,一個個都叫苦不迭。后來,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就派巨靈神前來收服羊精。羊精也真鬼,它聽說巨靈神要來,急忙躲進幽深巖洞,讓巨靈神找不著。
可巨靈神自有辦法,他曉得羊精貪吃慣了,在黑巖洞里是呆不久的。于是,巨靈神用手一指,點化出一大片長勢喜人的綠油油的禾苗,再吹回仙氣化和風,讓這禾苗的清香味順風緩緩飄撒,直入深巖。然后,巨靈神隱了真身,在田邊變成一棵小樹。
這一手真管用,那羊精藏了幾天,肚子早餓得呱呱叫,聞到這禾苗的清香,便直流口水。它伸頭探腦地往外瞅了好一陣子,沒見巨靈神的蹤影,心中一喜,趕緊飛奔到那禾苗田里,大口大口地狂食猛啃起來。這時,巨靈神現了真身,他指著羊精怒斥道:“好你個羊精,竟敢遭踏莊稼,你知錯么?”羊精先是一驚,有點害怕,可它又自恃道行不淺,心一橫,氣壯如牛地叫道:“要比試比試嗎?別以為我挺怕你的。”巨靈神大怒,當即拔劍在手,運勁一揮,霎時,劍光如電,羊精還來不及還招,己被斬下了一只后蹄。羊精頓時狂暴起來,瞪著血紅的眼睛,用兩只山峰般的羊角朝巨靈神沖去。巨靈神冷笑數聲,對準羊角,復手又是一劍,只聽得山崩地裂一聲巨響,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羊精的一對巨角被齊刷刷地砍了下來,羊精痛得直在地上打滾。巨靈神見了,動了惻隱之心,沒有用劍置羊精于死地。受傷的羊精自知不是對手了,忍痛沒命地逃跑了。 從此,這地方就多了兩座石山,一是羊角化成的羊角山,一是羊蹄化成的羊蹄山。因在桂林方言中,“羊蹄”與“楊堤”讀音一樣,后人嫌“羊蹄”二字太俗,為配得上這一方的美景,就改為“楊堤”了。
景點評價
錦繡楊堤
小橋穿針百繡水,湖面花對開。
密林引線千曲徑,新葉兩邊裁 。
聞香掀起六橋簾,風卷輕舟來。
采荷刺痛七水痕 ,月移群山外。
恰似西子閨房院,楊堤簾內少人煙 。
尋幽誤入枕上畫,任那西里湖外喧。
恰似西子閨房院,萬千秀水隔一間 。
尋幽夢入枕上畫,此生愿擁錦被眠 。
浣溪沙•綠楊堤畔噪鳴蛙
綠楊堤畔噪鳴蛙,清涼斜月透窗紗,癡人無寐獨斟茶。
去日閑愁應有盡,來朝歡樂終無涯,挑燈且吟浣溪沙。
《楊堤風光別有天》
羊角山前竹影稀,
清流玉帶繞羊蹄。
金雞一叫千峰曉,
滿眼春光此最奇。
舟過楊堤
縈水酬游客,
支頤景色妍。
青峰馱麗日,
白鷺點長天。
竹韻清幽曲,
牛聲細縷煙。
倩誰翻畫頁,
舟蕩品悠然。
人物-楊堤
楊堤(1924-),上海青浦人。1938年在皖南新四軍教導總隊青年隊學習,并任排長,新四軍政治部組織部科員、軍法處科員。1941年后,任蘇北解放區鹽阜地區保安處科員,中共淮安縣委社會部部長兼保安科科長,建陽縣委社會部部長兼保安科科長,鹽城縣社會部部長兼縣公安局局長,蘇北鹽阜專署公安局科長,鹽城縣委敵工部部長、區委書記,華中公安處科長,蘇南行署公安局科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江蘇省無錫市公安局副局長、局長。1952年后任上海市公安局處長、市委政法工作部辦公室主任,上海市對外貿易局黨委副書記。1977年后任上海市郵電管理局局長、黨委書記,上海市副市長兼市基本建設委員會主任、副市長兼市公安局局長。1983年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副書記。是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人物-楊堤
楊堤,譜名開啟,洗名第大谷Didacus,安徽省金寨縣古碑區水坪鄉聯坪村人。生于1914年陽歷12月18日(陰歷冬月初二),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幼入燕河區18道教堂讀書,轉入宣城小修院,繼入上海徐雁大修院,1941年晉升鐸品,遂傳教于太湖縣,1943年入北平輔仁大學史學系深造,1947年畢業,得學士學位,旋入該校史學研究所,1949畢業得碩士學位,即到六安教堂,任私立崇義小學校長,學校改組后,回原籍從事醫務數年,1955年冬到合肥教堂,1957年被劃為右派,到農場及鋼廠,接受改造,1960年秋摘帽,1961年回到教堂,參加聯合診所數年,文革中掃地出門。1979年到省博物館工作,翌年轉入省圖書館,1986年退休,1990年回到教堂。1994年,患尿毒癥,醫治無效。卒于1994年10月27日9點,享年8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