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天津市薊縣境內,面積1049公頃,1984年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95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次生森林生態系統。
線路分類: [名勝古跡]
景點地點: 國內 天津市
本站推薦:
簡介
本區地處燕山山脈西側尾支,最高峰羊樓海拔1052米,屬于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本區原生植被早已破壞殆盡,經過多年的封山育林,自然恢復為以暖溫帶落葉闊葉林為主的森林植被。區內生物種類豐富,種群結構完整,不僅具有華北地區的典型性,同時,還有一定的稀有性和特異性。椐調查,本區內高等植物有89科,362種;脊椎動物有172種,其中有32種為天津新發現的物種,并有不少物種為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該保護區的建立對于研究華北地區森林演潛規律和維護當地的生態平衡均有著重要意義。
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距薊縣城東北30公里,地處北京、天津、唐山、承德四市之腹心,東鄰金碧輝煌的清東陵,西接巍峨壯觀的黃崖關長城,南瀕碧波蕩漾的翡翠湖,北依雄奇險秀的霧靈山,這里是天津市地勢最高,群峰匯集的地方,900米以上的山峰有19座,主峰“聚仙峰”海拔1052米,是天津市的最高峰,其總面積達53.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
八仙山原名“八仙桌子”,相傳鐵拐李等八位散仙遨游東海經過此地,被這里云霧遮罩的奇峰、峽谷、幽林、秀水所吸引,便降下祥云,
在一塊二米見方的巨石旁野餐小憩,后來人們把這塊巨石稱為“八仙桌子”這萬畝山林因此得名“八仙山”
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峰巒迭翠,林海蒼茫,谷壑幽深,溪流潺潺,是座動植物種類繁多的寶庫,被譽為“綠色王國”。這里喬木偉岸,灌木叢生,芳草萋萋。多年來,由于交通不便,加之這一帶為清東陵風水禁地,封閉達280年之久,人跡罕至,故“藏在深閨人未識”。近些年,經過專家考察論證,確認它是華北地區乃至地球同緯度罕見的保留有原始森林特性的天然次生闊葉林區,具有相當典型的森林生態系統。1995年11月經國務院國函 (1995)108號文件批準建立“天津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9年11月22號經國家科協批準為全國首批科普教育基地。
據考證:保護區地層是距今14億至18億年間古海沉積的長城系石英巖,八億年前海退成陸,一億年前“燕山運動”斷裂、褶皺、隆起,呈現出山地風貌。這里屬暖溫帶濕潤性季風氣候。肥沃的土壤,豐沛的降水,適宜的溫度,為植物的生長,動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使八仙山成為華北地區少有的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天然植物園,野生動物園。
天津薊縣八仙山幽美風景區:
它從遠古走來飽經幾十億年的滄桑
它是生命起源的見證 它是生物演進的軌跡
它是地球變遷的縮影
它是天津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國家地質公園的重要成員
它是天津第一高峰
它有四條幽辟奇特的旅游觀光線路
它有豐富多彩的自然保護科普活動
在薊縣城北 距北京100多公里
駕車:京沈轉津薊高速到薊縣再到八仙山京通快速過三河到薊縣再到八仙山
八仙山的地層是距今14億至18億年間由古海沉積的長城系石英巖。在距今8億年的時候,這里曾經是大海,當大海漸漸退去,陸地便慢慢地顯現出來。到距今一億年的時候,燕山地區又出現了一個偉大的地質現象:燕山運動斷裂,出現了褶皺和隆起,呈現了山地的面貌,八仙山的地貌也基本形成,并成為天津地區地層最古老、地勢最高、山峰最多、降水最大、生態環境最優越、動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
相傳,八仙過海路經此地,被這里云遮霧罩的奇峰秀水所吸引,便降下了祥云,在山中一塊酷似八仙桌子的巨石旁小憩。從此,這塊巨石被人們稱為“八仙桌子”,此山得名“八仙山”八仙山的地理位置也很特別。它東臨遵化境內的清東陵,西臨黃崖關長城,南臨翠屏湖,北依霧靈山。登臨聚仙峰頂,如果晴空萬里,就可清楚地看見八仙山東面的清東陵,八仙山的地理位置也決定了它溫暖、潮濕。肥沃的土壤、豐沛的降水、適宜的溫度更為植物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致使八仙山上的林木越來越多,越來越密。
皇家陵寢的風水禁地
清東陵是清王朝在關內營建的第一座皇家陵園,是清王朝三大陵園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寢。東陵有帝陵5座,即孝陵(順治)、景陵(康熙)、裕陵(乾隆)、定陵(咸豐)、惠陵(同治)。后陵4座、妃園寢5座、公主陵一座(位于陵區外,馬蘭峪東)。東陵埋葬著5個皇帝、15個皇后和157個妃嬪等。
霧靈山被稱作清東陵的太祖山,是“后龍之正脈,風水之大源”。其山脈逶迤南伸直至昌瑞山而止。“后龍”指東陵以北,周環250多公里的地區,這里群山卓立,如萬馬奔騰,密林覆蓋,人跡罕至,是陵寢的“控制保護區”。而這一“保護區”也延伸到陵區的西面,黃花山、鉆天縫、八仙山、九山頂便在其中。
據史料記載,明朝崇禎皇帝因天壽山無佳穴可選,就派風水先生遠足跋涉到了昌瑞山附近,看中了這一帶的好風水,準備在這一地區建造皇家陵園。而清王朝選此地為陵地是順治八年(1651年)的事。順治雖然看中了東陵的這方寶地,卻沒有在他在位時修建皇陵。東陵是康熙皇帝開始修建的。
清初首建陵寢至清朝最后一位貴妃入葬在二百余年間。此間,附近的黃乜子、梨木臺、太平溝、黑水河、八仙山等林區被劃定為“清東陵風水禁地”,八仙山也被釘上了“禁止行居樵墾”的大牌子。并派了護衛軍巡查看護,樵夫、農民甚至任何人都不許上山,如果有人違反了這些規定,就要受到嚴厲的懲罰:“橫著進去的砍腳,豎著進去的砍頭。”
由于風水好,清王朝還在八仙山附近的黃花山麓、石頭營村后建了6座王爺陵。始建于順治十五年(1658年),康熙、雍正、乾隆年間陸續建造,這里埋葬著順治帝和康熙帝的6個皇子。這些陵寢的地面建筑在戰亂年代已被拆毀,地宮被盜。1977年,薊縣人民政府將現存的遺跡和石碑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宣統二年(1910年),清政府無力支付東陵護衛軍的軍餉,便宣布“清東陵風水禁區”開禁,“以林代餉”。各地的木商蜂擁而至,對八仙山以及周邊的森林進行了掠奪性砍伐。護衛軍用賣森林的錢解決了吃飯問題,有不少當官的為此發了大財。在這次歷史性的災難中,八仙山的原始森林遭到了極其嚴重的破壞。
抗日戰爭的“烽火臺”
八仙山地區山高林密,人跡罕至,是冀東革命根據地之一。黨組織經常在這里開會,存放文件和糧食,把傷員留在小山村里養傷。為了割斷八路軍和老百姓的聯系,日本侵略軍把八仙山上的太平溝、古強峪等一些山村劃為“無人區”,燒殺搶掠,制造了多起駭人聽聞的慘案。
在抗日斗爭中,八仙山用它的天然屏障保護了八路軍和老百姓,是抗日前線的烽火臺。而日本侵略軍也將這里作為轟炸的重點,使原本就已經千瘡百孔的八仙山森林又慘遭炮火的洗劫。
從國有林場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新中國成立后,1955年在八仙山一帶建立了薊縣國營林場,對八仙山及周邊的林區進行了40多年的育林養護,使八仙山的森林生態系統和環境逐漸恢復起來,形成了華北地區少見的保留著原始森林特性的天然次生林區。
1984年12月,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準建立了薊縣八仙桌子天然次生林生態自然保護區。從1984年到1988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又組織了有關科學家對八仙山進行了長達4年的資源摸底以及綜合性調查。
1990年4月,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準,八仙桌子保護區升格為市級自然保護區,1991年7月,保護區更名為“天津市薊縣八仙山自然保護區”。
1995年11月,國務院在進行了大量的考察和論證后做出決定,命名八仙山保護區為“八仙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面積5360公頃,并確定了八仙山在自然保護、科普研究和旅游資源上的定位。
1996年6月1日,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式對游人開放。
植物資源
珍奇豐富的植物種類保護區內的森林,起源于距今七千萬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紀時期,到清朝中葉仍保持著原始森林的面貌。清朝末年以來,由于人為影響,使原始森林遭到破壞。后來在原始森林泯滅的地方,又萌生出次生林,歷經滄桑演繹至今,形成了次生闊葉林區。
八仙山秋景
在保護區內,生長著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帶等區域多種植物,據初步考證,保護區內有高等植物1000余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七種,區內主要森林植被類型有:油松林、落葉闊葉雜木林、蒙古櫟林、栓皮櫟林、遼東櫟林、榆木林、山楊林、核桃楸林、欒樹林、楓樹林、白蠟林、丁香林、懸鉤子林等。藤本植物種類多、數量大、穿插攀援林中,形成特殊的密林景觀,著名的野生獼猴桃滿山遍野,藤蔓上一簇簇的果實,碧綠翠滴,營養價值,藥用價值被譽為“水果之王”。
每年9月25日至10月5日,八仙山都要舉辦大型幽林采珍活動,屆時游客到這里可采摘到:獼猴桃、山核桃、野山楂、野葡萄、甜酸梨、木耳、蘑菇等上百種山珍野果。八仙山是一座天然大花園。各種花卉爭奇斗艷,從春到秋,花開花落接連不斷。春季有迎春花、山杏花、山桃花、山梨花、迎紅杜鵑等等,夏季有東陵八仙花、中華秋海棠、山梅花、丁香花、照山白等等,秋季有石竹花、旋復花、角蒿花、野菊花、百日紅等等,其中被科學家稱作“模式植物的花卉”有“東陵八仙花”、“迎紅杜鵑花”。
這里也是天然中草藥寶庫,區內生長著各種名貴中草藥200多種。主要有:丹參、桔梗、知母、柴胡、玉竹、沙參、百合、遠志、黃岑、地黃、苦參、藿香等,品種極豐富,在林下和山陰溝谷潮濕之處可見到多種蕨類植物和苔蘚、地衣等,森林中還繁生著多種食用菌。在八仙山保護區中,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的主要有:黃檗、胡桃、核桃楸、野大豆、地錦草、貓眼草、京大戟等。這里的負氧離子含量在1000/立方厘米,是城市的100倍,風靡世界的松花浴,可在這里享受(對抗癌治癌有獨特作用)。
動物資源
野生動物和珍禽異鳥在保護區茂密的森林中,棲息、繁衍著眾多的野生動物,現已發現的有429種分屬于34目,136科,有哺乳類、爬行類、兩棲類、鳥類、魚類及大量的昆蟲類。優越的森林生態環境保留著原始森林特征,在華北其他地區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的動物,在這里仍能正常生存著,熱帶、亞熱帶的動物,如甲蠅、廬山珀蝽、谷蝽、藍尾石龍子、王錦蛇、山眉、山噪眉等。寒帶水族動物花江羅,北鰍等都在這里“安家落戶”。經初步考證,生存著金錢豹、豹貓、雀鷹、紅角鸮、長耳鸮、紅角隼、獾、狐貍、狍子、野兔、勺雞、榛雞,以及《中日保護候鳥協定》保護鳥類計50多種。
主要景點
津門第一山
八仙山是天津市唯一以森林生態系統為主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全國首批科普教育基地;還是國家地質公園--石英巖峰林峽谷景區最為典型的代表。
擬木山門由三棵古老的油松構筑的樹型山門,不僅代表著油松那頑強的生命力,也蘊含著我們每一位走進大自然的朋友要愛護大自然,保護自然,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的和諧。
松林浴場
八仙山松林浴場面積1696畝。油松12萬株,每到春夏之交,松樹開花,微小的花粉顆粒漂浮在空氣中,很容易被人體吸入體內。據最新的醫學研究證明,松花粉對增加人體免疫力、防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有特效。
另外,松樹有凈化空氣、制造氧氣、消毒、殺菌的功能。這里負離子含量可達每立方厘米2000個以上,每公頃松林每天可吸收1000公斤二氧化碳,制造730公斤的氧氣,供1000人享用,是天然的氧吧。
聚仙峰
聚仙峰名稱來源于神話傳說,相傳鐵拐李等八仙曾經此上空而過,被這里美景所吸引,便降祥云聚于此山峰,故名“聚仙峰”。聚仙峰海拔1052米,是天津市最高峰。站在峰頂一覽 眾山小,雨季,天高云低,腳踩祥云,浮云流動,猶如身臨險境一般。如晴空萬里,早晨,一輪紅日冉冉從東方升起,是觀日出的最佳位置,四周望去 ,南可觀“翠屏湖”,北可觀燕山主峰“霧靈山”,西可觀盤山“掛月峰”,東可觀金碧輝煌的“清東陵”。為此景曾有一位詩人題詩一首:登臨聚仙頂,坐觀旭日紅。清陵收眼底,翠湖達濤聲。逶迤靈山盡,又連掛月峰。回首獨此處,疑是瑤池中。
旅游資源
景觀獨具特色概括為八奇:山奇:層巒疊嶂、群峰競秀。谷奇:清幽深邃、谷深流急,站在谷頂,只聞水聲不見流水,身居谷底,只見樹木不見天。石奇:千姿百態,嶙峋巍峨,這里有18億年前的中上元古界石英巖,有36億年前太古界變質巖。
四大景區和60多個精品景點,都以自然景觀為主,能夠讓游客真正的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現已對外開放的四大游覽區有:
神水峽游覽區
從售票亭出處,向東北方向即進入神水峽景區,全長3公里南北走向的峽谷,谷中奇峰斷崖,怪石嶙峋,幽潭汩汩,溪流潺潺。進谷0.5公里的南側石崖上,兩塊巖石一大一小酷似龍頭,仿佛要到潭中飲水。神水峽景區主要景點有鱷魚頭、鱷魚潭、半壁崖、北齊長城、金龜望北斗、150米絕壁古棧道,站在古棧道上,可聯想起楚漢之爭時古戰場的場面,玉龍探海、龍王廟,以及珍珠灘、金猴望日、翡翠崖、呂洞臺、仙人梁、鷹嘴崖、擋馬墻、八棵松、臥龍崗、鐘離溝、萬刃絕壁、杜鵑嶺、日觀臺、櫪海清波、仙山平湖、神水峽山莊、黑松林浴場、果老頂、松花泉等奇特景觀。
八仙游覽區
沿黑松林往前至“明安梁”西行可攀八仙山主峰“聚仙峰”。它海拔1052米,是天津市最高峰,登臨聚仙峰一覽眾山小,如霧雨之日登臨主峰,俯瞰云海縹緲,無盡的山林群峰時隱時現,似登臨仙境一般。八仙山景區內主要景點有:聚仙峰、樺坪山莊、飛來石等,八仙石即“八仙桌子”,這塊著名的天然異石,位于聚仙峰北下側約1公里的山坳里。旁邊的“八仙亭”以金色琉璃瓦蓋頂呈八角攢頂式。亭東南即是八仙泉,清涼明澈的泉水四季不斷,爬山勞累的旅客在此喝八仙泉水,在八仙石旁野餐小憩,盡可尋覓做“神仙”的感覺。
石洞溝游覽區
從八仙石繼續向北行2公里,拐進西側峭壁夾著的深谷,即進入了石洞溝景區,即探險區。保護區管理局明令去此區必須三人以上結伴而行。而這里有聞名的不夜谷,如夜間到谷上,此區并不黑暗,無月之夜也光芒四射,這并不是燈光,而是一些大型動物眼睛放射出的光芒,使山谷徹夜不熄。這里景觀還有:一道瀑、二道瀑、雞血瀑、小石林、野獾嶺、廟臺峰、廟臺飛瀑、金牛潭、廟臺遺址等自然景觀。石洞溝并無洞,因溝兩邊山林茂密,藤蘿枝蔓與古樹相互攀援,置身其中,如在洞穴,樹干上盤繞著野生獼猴桃,腳下巨石累卵間,泉水與溪流處跳躍跌宕,常年不涸。溝谷的地質結構一邊為太古界達36億年,一邊為中上元古界達18億年,兩個年代斷裂處即形成了石洞溝。溝向西延伸長約2公里,兩側峭壁聳立。溝寬不過八米,如盛夏時節進溝,這里異常僻靜、清涼,是夏季避暑的好去處。
太平溝游覽區
從八仙山停車場北側三岔路口,往北直行,即進入太平溝景區,徜徉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上,可抒懷古之幽情,聽栩栩如生的磐石,傾訴久遠往事,在欣賞秀美山川的同時,可觸摸到歷史跳動的脈搏,在左側山崖上,保留著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修筑的北齊長城遺址,轉過山口的北側山崖上,一塊巨石傲然挺立,石上一株松樹,酷似古代將軍頭盔上的紅纓,人們稱它為“將軍石”。這條山路也可通往主峰,距主峰3公里,主要景點有:太平溝慘案遺址,八路軍用過的石桌、石凳、石碾等。 門票價格:40元 交通提示:坐落在薊縣下營鎮常州。版權所有聊城聊之旅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
太平溝紅色旅游
抗日戰爭時期,八仙山地區是盤山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范圍包括黃乜子、太平溝、八仙桌子(現名八仙山)、八仙山、黑水河、赤霞峪、古強峪等村莊,因這里山高林密,坡嶺縱橫,物產豐富,便于隱蔽、休整,是薊縣乃至冀東地區黨政軍抗日活動的大后方。
1942年在日寇實行第四、五次“治安強化”運動和劃為“無人區”最艱苦、最殘酷的時期,冀東、薊縣黨和政府機關轉移到這里,冀東主力部隊在此地休整,掩藏軍需物資。從此,這里經常受到日寇的清鄉掃蕩,燒殺搶掠,禍害百姓,連續制造了古強峪、太平溝、赤霞峪等10余起慘案。赤霞峪楊志森、楊志齊等七人被殺害,還兇殘地把尸體喂了狼狗。古強峪村幾百間房屋被燒毀,張保奇、李景祥等二十多人氣絕身亡。黃乜子和太平溝兩村房屋大燒十八次,小燒三十多次,太平溝先后有劉玉田等三十人被屠殺。無家可歸的村民,在山上住草窩、石洞,不知度過了多少個日日夜夜,沒吃沒喝,沒御寒的衣服。但這里的人民沒有屈服,跟著共產黨堅決抗日,頑強地堅持根據地斗爭。日寇來搜山,他們就利用山上七十多個山洞,把政府抗日人員隱藏起來,他們睡石板,以樹葉、野菜充饑,對八路軍的傷病員則精心照料,來了敵情背起就走。女民兵韓玉榮在一次“跑反”時抱著一周歲的小女兒,背著八路軍的藥品、文件、鞋襪等四十多斤的東西,實在跑不動了,就將女兒藏在大河套里,日寇走后,去抱孩子時已凍死。
1944年1月薊遵興聯合縣在這里召開縣委擴大會議,第一地區委書記李子光到會,縣委書記季安主持,會議全面總結了對敵斗爭的經驗,正確提出了武裝斗爭、減租減息、恢復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等各項政策,極大地鼓舞了老區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信心和決心,有效地粉碎了日寇“治安強化”的陰謀,保衛了抗日根據地。然而在鞏固擴大根據地、恢復基本區建設的進程中,也發生了竄嶺廟慘案,造成包括第一地區專署專員楊大章、聯合縣委書記季安、十三團副政委廖峰在內的100多人犧牲。
為更有利的打擊敵人,薊遵興聯合縣武裝部設立了爆炸班,在根據地廣大區域內,用自制的地雷靈活巧妙地配合了主力部隊的反掃蕩斗爭。不少縣區干部不怕犧牲,從根據地出發,深入敵戰區,發動群眾,恢復黨組織,開展抗日斗爭。并把堡壘村、堡壘戶聯結起來建立了七百戶—下楊各莊—瓦岔莊—草房峪—青山—桑樹庵—太平溝;東公樂—栲栳山—盤山—黃乜子、太平溝等重要秘密交通網,傳遞情報、信件,護送我方人員,為部隊、機關征糧征款,募集軍需物資和生活用品,如食鹽、火柴、紙張、炸藥等。薊縣黨組織還同堡壘村、堡壘戶,正確運用了對敵斗爭的策略,利用敵偽組織保存自己,瓦解敵人,有效地粉碎了日寇的“治安強化”陰謀,堅持了“無人區”的斗爭,保衛了抗日根據地,為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大作用。版權所有聊城聊之旅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
為了增強老區觀念,弘揚民族文化,發揚革命老區精神,2003年八仙山被天津市關工委、老促會,薊縣縣委、縣政府命名為“八仙山地區抗日戰爭時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教育后人,勿忘國恥,以史為鑒。
交通概況
八仙山毗鄰龍華古鎮,到達龍華古鎮后可步行或乘坐當地交通工具前往。
相臨景點
八仙洞 鮮于璜墓 獨樂寺 法興寺 天成寺舍利塔 黃崖關 九山頂自然風景區 薊縣國家地質公園 元古奇石林風景 盤山烈士陵園 中、上元古界標準地層 盤山風景區 普照禪師寶塔 薊縣八仙桌子保護區 太平寨 中上元古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清王陵 白塔 前線司令部舊址 千像寺石刻 石趣園 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龍泉山游樂園 下營鎮常州村 。
山東·江北水城 運河故都·聊城 m.apnigad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