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山風景區位于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黃岡鎮北郊1.5公里處,景區面積7.5平方公里。石壁山海拔157米。石壁山是一處集文物、人文、宗教、園林于一體的獨特風景區。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著名書畫家關山月、著名學者饒宗頤、著名劇作家郭啟宏等數十位名流為景區賜墨題字。石壁山景區內還配套有娛樂、餐廳等旅游服務設施,現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景點。
線路分類: [名山奇峰]
景點地點: 國內 廣東省 潮州市
本站推薦:
石壁山風景區
人說“天下名山僧占多”,事實上大多名山是由于先有僧人建起了佛寺,而后所謂名山才得以知名。交城縣城西南10余公里有一座已有1500余年歷史的“石壁玄中寺”,即如所言。“石壁”乃山名,“玄中”乃寺名。本世紀60年代,趙樸初先生陪同日本佛教界人士來山西,當時他賦過一首《丑奴兒》,詞中有“億年石壁千年寺”,即指交城縣的石壁山與玄中寺。
簡介
石壁山風景區位于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黃岡鎮北郊1.5公里處,景區面積7.5平方公里。石壁山海拔157米。石壁山是一處集文物、人文、宗教、園林于一體的獨特風景區。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著名書畫家關山月、著名學者饒宗頤、著名劇作家郭啟宏等數十位名流為景區賜墨題字。石壁山景區內還配套有娛樂、餐廳等旅游服務設施,現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景點。
景點介紹
景區內勝跡眾多,景物千姿百態,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有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雷音寺、涑玉泉;有在縣境內規模最大的古墓石翁化城;有觀音亭,普同塔、一心亭;自然景觀飛天蜈蚣徑、一線天巖洞、仙翁床、仙腳跡等。現代建筑物有 “粵東一壁” 牌坊、納海樓、麗澤湖。飛虹橋和莊嚴肅穆的烈土紀念碑。山間林木郁郁蒼蒼,有明代的古樹名木,又有新栽的博士林。
主要景點
雷音寺
雷音禪寺位於廣東省饒平縣黃岡鎮棲云山腰,後面有一碩大天然石壁,宛若一幅浮雕畫屏鑲嵌於半山之間,瑰麗多姿,故又稱雷音禪寺為石壁庵。現為縣佛教協會會址,又是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嘉靖二十八年,後幾度興廢(據清《饒平縣志》記述),至清嘉慶五年(1850年)童真和尚主持該寺,中興雷音,并親題“雷音禪寺”石刻匾額嵌於寺門頂上,至今猶存。乾隆年間宰相漳浦籍人蔡新與童真和尚交情售篤,仰其道風,特書贈一聯:“法席撐持過去未來皆壯色,鉗錘直下銅頭鐵額盡寒心。” 1923年雷音寺再行重修。1939年住持定梵法師修建觀音閣,十方善信捐款建成。1952年住持純益法師又重修。至“文革”年間荒廢。1980年,定意法師入主該寺。1984年,香港三學寺、圓明講堂定因法師施捐人民幣12萬元,定意法師主其事,先後修建大雄寶殿、廂房、廚房、客堂、僧房及普同塔。1987年,定因法師再次倡議,旅港同胞鄭金松先生、顏巧柔女士、蘇將盛居士等施凈資,興建慈悲亭、觀音亭、飛虹橋,為佛地增輝。1938年,旅港同胞吳序泰先生捐資在山麓建一心亭。
漱玉泉
漱玉泉,泉水自洞內淙淙流出,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清純甘冽長年不絕,如臥龍吐水。洞頂為巨石覆蓋,縱橫十馀米,洞底洞壁皆由巨石組成。洞內供奉彌勒佛,半跏趺坐,開口含笑,洞口刻有“跏趺半坐笑何人”之句,深含禪意。石洞上面刻有“漱玉泉”三個大字,署款“明嘉靖三年春石壁馀翁”。洞中有洞,孔道深邃。
凈土宗與玄中寺
中國佛教從魏晉以后逐漸有了很多宗派,如華嚴宗、三論宗、禪宗、密宗、天臺宗、曹洞宗、律宗、云門宗等等。石壁山玄中寺屬凈土宗。凈土宗是以供奉阿彌陀佛并主張持念佛號追求托生于西方凈土為其根本特征的。據知凈土宗的最初緣起當在公元4世紀時的江西廬山,首倡之人是東晉雁門(今代縣)人慧遠。凈土宗萌芽雖在廬山,但真正成熟卻在石壁山的玄中寺。
名僧與玄中寺
交城石壁山古時叢林濃郁,四季流泉不斷,谷深崖陡,山巒聳秀,一條深溝呈西北東南走向長約10余華里,玄中寺即建在溝半位置,背山面壑,環境十分幽靜可人,非常符合佛禪教義中的“凈土”意境。北魏孝文帝延興二年(公元472年)寺初建時,山與寺并無大名,馳名則是在南梁大同二年(公元536年)雁門另一高僧曇鸞由南方北歸移住該寺以后。湯用彤教授就說過:“北方大宏凈土念佛之業者,實為北魏之曇鸞,其影響頗大,故常推為凈土教之初祖。”曇鸞這個人十分了得。他少年時就在五臺山剃度為僧,壯年后游學江南,見過梁武帝,訪過陶弘景,還和當時名僧菩提流支有過交往。北歸后他先住在并州大寺(今晉祠東一公里),不久移住石壁山玄中寺,在寺中注釋撰寫了《凈土論》、《凈土十二陶弘景
偈》等凈土教義專著,獲得極大聲譽,人稱“神鸞”(太原道注:有關曇鸞參見本站山西名人)。東魏興和四年(公元542年)曇鸞圓寂,安葬于距石壁山不遠的文峪河口附近。北齊河清元年(公元562年),凈土宗的另一大師道綽誕生于并州文水縣。道綽年輕時初師并州高僧慧贊,后改信凈土移居玄中寺,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30年間他一心布化凈土教義贏得廣大信徒,當時向往道綽的僧俗之人,常常滿山遍野地來到玄中寺所在的石壁山谷,大家口念佛號的“阿彌陀佛”之聲震徹林谷山壑之間,往往撼動人心。這位道綽大師圓寂于唐初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在道綽圓寂前5年時,玄中寺又來了一位29歲的年輕僧侶善導。善導從師道綽僅5年,但深得凈土真諦。道綽大師圓寂后,善導即往京城長安布教說法,在京城主持繕寫《彌陀經》經卷10萬卷,并繪制了約300壁之多的凈土宗彩繪壁畫,一時在國內引起轟動。著名的洛陽龍門石窟石鑿工程就是來自石壁山玄中寺的這位善導大師所主持的。除此之外,善導還留下了許多佛學凈土宗理論著述。唐高宗永隆二年(公元681年)善導圓寂時,舉國祈禱,時人稱譽他為“彌陀化身”和“肉身菩薩”。由是,交城石壁山的玄中寺名聲大震,來自石壁山玄中寺中的曇鸞、道綽、善導三位大師,則被國中尊為凈土宗的三大祖師。
玄中寺與皇帝
在玄中寺建成后的1500余年時間中,中國歷史上曾有兩位皇帝親至于此,一位是唐太宗李世民,另一位是金章宗完顏(王景)。唐太宗來玄中寺是唐貞觀八年(公元635年),他是為給他的母親文德皇后祈福去病才到玄中寺的。事后,玄中寺即成為皇家官寺,這一階段寺內曾有大規模擴建工程。到唐德宗貞元九年(公元793年)時,玄中寺又耗費巨資建立佛門戒壇。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曾作皇太子侍讀的李逢吉為玄中寺撰立《唐石壁寺甘露義壇碑記》。這時,玄中寺戒壇已成為當時全國三大戒壇之一。其它兩壇一為上都長安青龍寺靈盛壇,另一為東都洛陽登封會善寺會善壇。玄中寺的甘露義壇是為北都并州之壇。此時的玄中寺可謂鼎盛之極。至于金章宗完顏(王景),他來玄中寺的時間是金泰和七年(公元1207年)九月金秋時節。他在有關詩作中,曾把玄中寺比喻為“金色界中兜率境,碧蓮花里梵王宮”。
歷經滄桑
據寺內碑文記載,玄中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延興二年(公元472年),落成于承明元年(公元476年)。唐朝貞觀年間,唐太宗曾賜名“石壁永寧禪寺”;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唐憲宗又賜名為“龍山石壁永寧寺”。隨著皇家對玄中寺的重視,該寺院也就得到了不斷的擴建,香火也十分旺盛。之后,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玄中寺在歷史的長河中幾經磨難,
石壁山歷盡滄桑。據載,北魏名僧,被稱之為“神鸞”的曇鸞大師晚年來玄中寺任主持,繼凈土宗祖師慧遠之志,在此宣揚凈土教義,其死后,弟子道綽、善導繼任主持,并在此正式成立凈土宗,玄中寺成為凈土宗的中心。后經善導大師向東傳人日本,在日本也成立了凈土真宗,并建立寺廟,稱為“棗寺”。之所以稱之為“棗寺”,據說棗寺內所種的棗樹的種子是從玄中寺帶回去的。日本的凈土真宗尊奉善導大師為“高祖”,視玄中寺為“凈土祖庭”。從此,玄中寺在海內外聞名遐邇。宋、元以來,’玄中寺曾多次毀于兵火,每次重建又多有擴建,至元代成宗年間(公元1295-1307年)極盛時,寺廟除本寺外,還下轄40院,方圓近80公里,明清后,逐漸衰微,特別是清末連年戰爭,僧徒四散,寺院荒蕪,原有的李白題刻及其它珍貴文物也被竊走;清同治、光緒年間,主要殿堂又皆毀于大火。建國后,政府進行了大規模的修葺,善法殿、萬佛殿,千佛殿、天王殿,東西配殿等莫不金壁生輝,重放異彩。
玄中寺對日本的影響
早在唐宋時,玄中寺曇鸞、善導等凈土宗大師的著作就已通過當時的遣唐僧傳到了日本國,所以凈土宗在日本佛教界歷來都香火旺盛。如當代日本凈土宗信徒雖派系多達20余個,但無論哪一個派系都將玄中寺尊奉為祖庭,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且均以曇鸞、道綽、善導為其祖師。到本世紀80年代中期時,僅日本凈土宗、凈土真宗本人大凈土教派的寺院就多達萬余處,信徒有4000多萬,占到日本人口總數的40%以上。1920年,日本近代凈土宗高僧常盤大定首次尋訪玄中寺后,激動萬分之余,吟出了這樣發自肺腑的詩句:“石壁山深一徑通,幽溪窮處是玄中;鴟啼月蝕空廣夜,午飯仰鸞綽二祖風。”日本佛教界另一凈土大德管原惠慶,不但把他自己的三個女兒分別起名為玄子、中子、寺子,以表達他對石壁山玄中寺的崇敬與向往,而且圓寂前還一再叮囑家人,一定要在他死后將他的靈骨送往中國的玄中寺安放。他認為這樣才是對他靈魂的最大慰藉。
北魏孝莊帝永安年間,高僧曇鸞在玄中寺創立了佛教凈土宗派,并著有《往生論注》等書。唐代時,日本高僧圓仁來中國學習佛教的天臺宗和密宗教義,同時也學習了凈土宗教義,從此中國佛教中的凈土宗就傳刮了日本。以后,日本高僧源空(號法然)開創了日本凈土宗,其弟子源信(號視鸞)又開創了凈土真宗。這兩個宗派的信徒、弟子都稱中國的曇鸞、道綽、善導等為祖師,把玄中寺視為祖庭。凡日本這兩個宗派的佛教弟子來中國參觀、訪問,都要到玄中寺進香。因此,玄中寺又成了中日文化交流的紐帶。
名勝與傳說
石壁山玄中寺古時名勝尤多,規模宏大,除我們今天仍能見到的寺院建筑外,如在秋容塔下還有白牛洞,寺后寺梁頭上還有許多殿閣,龍潭泉后還有鳩鴿二師石庵等等。1992年春,筆者參與石壁山風景區規劃工作,有幸遍訪石壁山全山風興,古時建筑遺跡遺址歷歷在目而引起許多感嘆。
石壁山玄中寺不但古時名勝尤多規模宏大,而且山中還積聚了很多引人入勝的美麗傳說,使聽者流連忘返,產生尋古控幽的念頭。其中鳩鴿二師的傳說最為傳神。據說宋時龍潭禪師夜間誦讀《華嚴經》,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突有鳩鴿二鳥飛至寺中聽經不去,如此多日,忽一日鳩鴿墜地而死。與此同時,本縣縣北坡底村有榮氏生下一對孿生子啼器不止,龍潭禪師至坡底村榮氏屋中用掌摩該孿生子頭頂,口呼“勿泣勿泣”,果然二子啼止。后來榮氏二子長大成人即隨龍潭禪師入釋門,40年后坐化成正果,人稱“鳩鴿二師”。據知至清代初年時,“鳩鴿二師”的遺像仍然完好保留如舊,后損佚無存。
保護與發展
相關政策
1983年,交城石壁山玄中寺與山西的13座寺廟,被國務院宗教事務局列為全國漢族地區國家級重點佛教寺觀。人們通過它們不但可以了解歷史上的山西宗教與中國宗教,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將通過它們去深刻認識中國古代社會及山西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面。從五十年代起,各級人民政府撥出專款對玄中寺進行大規模的修繕,不僅重建了大雄寶殿、七佛殿、千佛閣等主殿,還修建了祖師堂、禪堂院等建筑。
縱觀整個玄中寺,寺內天王殿、大雄寶殿、七佛殿、千佛閣,沿軸線平行排列,將寺院自然地分為前院、中院和后院。大雄寶殿居中,兩邊各建配殿。大殿東西各建有一處小配院,配院前建有東西配殿,兩廂平行排列,形成了一個雅致、大方、完整的院落。
天王殿
是寺內現存最古的建筑物,修建于明萬歷三十三年 (Ⅱ印5年)。殿內正中供奉著漢化彌勒,俗稱“大肚彌勒”,據《宋高僧傳》、《佛祖萬代通載》記載,大肚彌勒和尚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布袋和尚,真名契此”, 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又號長汀子,五代時吳越奉化人。契此在世時,常常杖背一布袋人市,人稱“布袋和尚”。他見物即乞,出語無定,隨處寢臥,形似瘋癲。據說,他算卦極準。臨終前,他端坐于岳林寺盤石山,說了一段傳經中的唱詞:“彌勒真彌勒,身份百億處,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后人在名寺圣剎處,多塑他的形象。彌勒之所以受人尊敬和歡迎,正在于大肚彌勒笑口常開,不為煩事所擾,只求為民造福,使人開心。正如一對聯所述:“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
在彌勒佛的兩側供奉著漢化四大天王:
南方增長天王:身青色、手持寶劍,職“風”,與劍鋒諧音;
東方持國天王:身白色,手拿琵琶,職“調”,琵琶能調弦;
北方多聞天王:身綠色,手把混元珍珠傘,職“雨”,傘能求雨防雨;
西方廣目天王:身紅色,手有纏龍,職“順”,龍能屈、能順。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則國泰民安。
萬佛殿:面寬五間,是典型的歇山式建筑,大殿內的佛像或端坐或站立,形態各異,惟妙惟肖。
大雄寶殿
進入第二進院,面前是一座宏偉的大殿,上書“大雄寶殿”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各位團友知道為什么叫做“大雄寶殿”嗎?其實,這個名稱帶有很濃的地域色彩和民族文化色彩。大家都知道佛教起源于印度,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在印度文化中,“雄”是大智大勇的意思,如“圣雄”、“大雄”等等。這里的“大雄”是對佛祖釋迦牟尼的尊稱,意思是像大勇士一樣對一切大無畏。大雄寶殿為玄中寺的正殿,正中供奉著釋迦牟尼佛。
另外,還有善法殿、千佛閣、東西配殿,建國后,政府投入大量資金,進行了大規模的修葺,現今莫不金碧輝煌,重放異彩。
玄中寺雖歷經滄桑,文物散失頗多,但是經各方的努力保護,現今所藏文物也初具規模。主要有明代的原物單孔牌樓,北魏、北齊年間的造像、石刻碑、佛幢,唐代高氏碑,宋明兩代的鐵佛,明代木雕佛像和元代忽必烈親筆所書的蒙文白話碑等,均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