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女投江紀念地位于牡丹江畔的江濱公園。該群雕1988年落成,高13米,長8.8米采用花崗巖石材雕鑿而成,"八女投江"四個大字由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生前書寫。站在這碩大的群雕前,無不使人思維翻滾,心潮澎湃,當年八女視死如歸,英勇戰斗的情景又呈現在人們的面前,1938年10月下旬,東北抗聯四、五軍西征婦女團,在指導員冷云帶領下,擔負著掩護大部隊轉移的任務,她們英勇抗擊日軍熊谷部隊的襲擊。
線路分類: [城市風光]
景點地點: 國內 黑龍江省 牡丹江市
本站推薦:
八女投江紀念群雕
八女投江紀念地位于牡丹江畔的江濱公園。該群雕1988年落成,高13米,長8.8米采用花崗巖石材雕鑿而成,"八女投江"四個大字由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生前書寫。站在這碩大的群雕前,無不使人思維翻滾,心潮澎湃,當年八女視死如歸,英勇戰斗的情景又呈現在人們的面前,1938年10月下旬,東北抗聯四、五軍西征婦女團,在指導員冷云帶領下,擔負著掩護大部隊轉移的任務,她們英勇抗擊日軍熊谷部隊的襲擊,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寧死不屈,最后毅然背著負傷的戰友,投入林口縣境內的兇猛暴烈冰冷刺骨的烏斯渾河,為國捐軀,譜寫了一篇驚天地,泣鬼神的抗日史詩。電影《中華兒女》、《八女投江》都是根據她們的事跡拍攝的。1982年10月在林口烏斯渾河畔 建起了"八女投江紀念碑",上題"八女英烈光照千秋"八個大字,它背負蒼山,河水縈繞,其志銘記述了冷云、楊貴珍、安順福、胡秀芝、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和李風善八位巾幗的英雄業績。1984年被國家列為二級文物保護單位。牡丹江市江濱公園的八女投江群雕也被批準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84年籌建,時任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為群雕題寫了“八女投江”四個大字。1986年9月7日舉行工程奠基儀式,1988年8月1日落成。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婦聯主席的康克清參加了奠基及落成典禮。群雕工程總造價424萬元。其中:民政部撥款73萬元,財政部撥款50萬元,國家城雕組出資16萬元,市財政撥款35萬元,全市人民捐款250萬元。石雕群像由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設計,四川美術學院雕刻,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四川美院雕塑廠、牡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等20個單位負責底座、雕像、紀念館和廣場的施工任務。群雕坐南朝北,占地面積8 000平方米,高8.8米,長18米,寬6.9米,由花崗巖石雕塑而成。群雕南側建有牡丹江烈士紀念館,陳列面積160平方米,采用單層半地下式建筑。北墻兩側設門,正中在漢白玉石上鐫刻著中共牡丹江市委員會、市人民政府題撰的“八英烈女銘志”。展廳陳列有康克清1986年題詞“八女英靈永存史冊”,王震1990年8月4日題詞“向抗日烈士致敬”,還有周保中、李延祿等人題詩。展廳里展出了八位女烈士的生平簡介、圖片和部份烈士遺物,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八女投江紀念地
位于林口縣刁翎鄉三家子村附近烏斯渾河西岸,為紀念東北抗日聯軍英勇犧牲的八位女同志而建。 1938年7月至9月,東北抗日聯軍四、五軍主力由依蘭向五常一帶征戰。當部隊返回刁翎附近時,五軍婦女團只剩下指導員冷云,班長胡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查桂清、王惠民、李鳳善(朝鮮族)和四軍被眼廠廠長安順福(朝鮮族)等八位同志,其中最大的23歲,最小的僅13歲。10月上旬隊伍遭到敵人突然襲擊,冷云等八名女同志被隔斷在河邊,同大部隊失去聯系。她們頑強戰斗,寧死不屈,最后子彈打光,共同跳入烏斯渾河,為祖國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建國后,人民政府在烈士投江附近山坡上,建立了紀念碑。正面是抗聯老戰士陳雷題詞;“八女英魂,光照千秋”。
八女投江故事
1938年夏天,日本關東軍糾集偽蒙、偽滿軍在松花江下游展開了“三江大討伐”,東北抗聯第4、5軍為擺脫困境決定向西轉移,遭到日軍多次圍追堵截,犧牲了很多抗聯戰士。10月,東北抗日聯軍第5軍第1師的一支百余人的隊伍被烏斯渾河擋住了去路,隊伍中有第5軍婦女團的八名女戰士,她們是:冷云(原名鄭志民)、胡秀芝、楊貴珍、郭桂琴、黃桂清、李鳳善、王惠民、安順福??孤撽犖榻涍^幾日的奔襲,戰士們又餓又累,師長決定在岸邊休息一夜明天早晨過河。10月的北方天氣已經非常寒冷,部隊在河畔露營后,燃起了幾堆篝火取暖。日偽特務葛海祿發現了江邊有篝火閃動,向日本守備隊報告有抗聯戰士在江邊休息。后半夜,日軍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軍與偽軍將抗聯戰士包圍。10月10日拂曉時,抗聯戰士們發現了日軍,急忙向外沖。冷云比較冷靜,命令七名女戰士臥倒,敵人沒有發現她們,向大部隊逼近。此時情況十分危急,在此生死關頭冷云果斷地組織女戰士殿后,從背后襲擊敵人,吸引日軍火力,掩護大部隊突圍。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敵人一下子慌了神,以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們還擊,大部隊乘機突出了日軍的包圍圈。沖出去的同志最后聽到她們齊聲喊――“快往外沖啊!保住手中槍,抗戰到底!”日軍在得知她們只有八名女兵時,變的更加猖狂邊打邊叫:“乖乖投降吧!皇軍不會虧待婦女!”當大部隊發現還有八名女戰士沒有沖出日軍的包圍后,多次組織抗聯戰士回來營救,因日軍火力強大未能成功。在背水作戰至彈盡的情況下,八名女戰士面對日偽軍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堅定地對大家說:“同志們,我們是共產黨員、抗聯戰士,寧死也不做俘虜!為祖國的解放而戰死,是我們最大的光榮!”她們投出了最后一顆手榴彈,趁敵人臥倒的機會,毀掉槍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烏斯渾河,高唱著《國際歌》“……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集體沉江,壯烈殉國。犧牲時,她們中年齡最大的冷云23歲,最小的王惠民才13歲。八名女戰士為中華民族的解放獻出了她們年輕的生命,寫下“八女投江”的壯麗篇章。“八女投江”體現了中華兒女為民族解放事業敢于與日軍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東北抗聯第2路軍總指揮周保中得知“八女投江”后,當即題寫了“烏斯河畔牡丹江岸將來應有烈女標芳”。解放后,中國共產黨以“八女投江”為題材拍攝了一部電影《中華兒女》,女英雄們的高尚氣節強烈地感染了千千萬萬個中國人民。1986年9月7日,為紀念八名女烈士,建立了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紀念碑”。全國政協副主席康克清為其親筆題詞:“八女英靈,永垂不朽”。
英雄簡介
冷云
民族英雄——冷云
原名鄭志民,1915年生,黑龍江省樺川縣人。1931年入樺川縣立女子師范學校讀書?!熬乓话恕笔伦兒?,她積極參加抗日救國活動。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佳木斯從事秘密抗日活動。1936年,與具有愛國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維仁)加入東北抗聯第5軍,后經組織批準兩人結為革命伴侶,志同道合,共同進行抗日斗爭。冷云先在軍部秘書處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調到5軍婦女團擔任小隊長和指導員。1938年夏,冷云強忍丈夫英勇犧牲的巨大悲痛,告別剛剛出生兩個月的嬰兒,隨5軍1師部隊西征,任婦女團政治指導員。
安順福
(1915一1938)中共黨員,朝鮮族。生于穆棱鎮新安屯(今老牛槽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里,安順福從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13歲就跟隨父兄參加抗日救國運動?!熬? 一八”事變后,屯子里成立了黨支部和抗日救國先鋒隊組織,發動群眾參加抗日救亡斗爭。她16歲就和屯子里的青少年們站崗、放哨、抓壞人、貼標語。1933年1月,由于叛徒的告密,敵人對新安屯進行了瘋狂的大搜捕,有7人慘遭殺害,其中就有安順福的父親和弟弟。民族恨、家鄉仇,使安順福更加堅強。她心里燃燒著復仇的怒火,毅然離開故鄉,參加了抗日聯軍第四軍,分配在被服廠工作。不久,任她為被服廠廠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10月,抗日救國游擊軍改編為抗日同盟軍第四軍.為了行軍打仗方便,安順福、許賢淑等4名女戰士將她們的9個小孩送給老百姓撫養。1938年4月,抗聯各軍向寶清集中,5月從寶清出發開始西征,這時安順福和其它女同志一同加入五軍婦女團,隨軍西征。在征途中,安順福和婦女團的同志,與男同志一樣跋山涉水,翻崗越嶺,穿行在鳥獸集居人跡罕見的深山老林里。一路風餐露宿,野菜野果充饑,生活極端困苦。同年10月下旬一天的拂曉,在牡丹江的支流烏斯渾河下游,柞木崗山和大小關門嘴子山之間的峽谷子中(現林口縣刁翎鎮三家子村東北四公里處)與日偽軍熊谷部隊激戰,在彈盡無援的情況下,寧死不屈.她同冷云等八位女戰士挽臂投江捐軀。是年11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將軍聞訊后,在日記中寫道:“烏斯渾河畔牡丹江岸,將來應有烈女標芳”。1982年10月烏斯渾河畔東岸的小關門嘴子山坡上,建起八女投江紀念啤,碑文正面刻著黑龍江省省長陳雷的手書:“八女英魂,光照千秋”。
李鳳善
八女投江”烈士。朝鮮族,犧牲時年僅20歲左右,黑龍江省林口縣龍爪鄉人。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婦女團戰士。1938年10月上旬,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一部,在牡丹江地區烏斯渾河渡口(今屬林口縣)與日偽軍千余人遭遇。為掩護大部隊突圍,毅然放棄渡河,她與婦女團指導員冷云(原名鄭志民),班長胡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朝鮮族)等7名戰友一起,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在指導員冷云率領下,分成3個戰斗小組,與日偽軍展開激戰。她們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使部隊主力得以迅速擺脫敵人的攻擊,但卻被敵軍圍困河邊。在背水戰至彈盡的情況下,她們面對日偽軍逼降,誓死不屈,毀掉槍支,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高唱“奴隸們起來”的國際歌,集體沉江,壯烈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