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分類: | 全部 森林公園 海島海岸 草原草甸 沙漠戈壁 冰川雪域 濕地湖河 名山奇峰 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園 主題公園 名勝古跡 歷史遺產 民族風情 度假療養 園林老宅 陵園古墓 古鎮村落 博物館 考古遺跡 城市風光 名人故里 宮殿樓閣 道教福地 宗教旅游 地質奇觀 探索體驗 農業觀光 工業旅游 植物園 郵輪游艇 |
---|---|
所在地區: |
玉樹嘉那嘛呢石城,俗稱新寨嘉那嘛呢,由藏傳佛教薩迦派、結古寺第一世嘉那多德桑秋帕旺活佛創建。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石刻嘛呢石堆多達25億塊。以六字真言字數形成的佛塔為分界,連同經堂、轉經筒走廊、經幡等等,構筑成規模宏大的經石城格局。嘛呢石城仍在不斷增大擴充, 2006年國務院批準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省州兩級政府成立申報遺產領導小組。
藏娘佛塔(又名“佐娘佛塔”)藏語全稱為“藏娘切旦巴吉倫波”,其意為“藏娘佛塔旺偉自成”,位于距青海省玉樹州府結古鎮80公里的通天河南岸藏娘村。2001年6月25日,藏娘佛塔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巴查道代開始建寺約在1190年左右,當時其上師杜松欽巴贈予他一白色大法螺,螺內有“阿”字(Atse)自然顯現;和一尊容貌與巴查道代本人相同的佛像(注:西藏有一說,此佛像之心,如小鳥心臟般的溫熱,其加持力等同巴查道代本人的加持力)。上述二物(法螺與佛像)與前述非人獻上之白色觀音石像,是當卡寺最重要的鎮寺三寶,延傳至今。
嘎爾寺位于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白扎鄉嘎爾念慶山山坡上,寺院分上下兩寺。1983年寺院重新修建以來,嘎爾仁波為保護寺院周圍的一切,告之當地的牧民,寺院周圍的萬物都有佛祖的靈魂,如若我們隨意破壞,今世和來世都將遭到報應;如若善待萬物,將積德無窮。
尕藏寺藏語稱“尕藏班覺楞”,意思是“善緣富樂洲”,位于稱文鄉境內,距縣城5公里。尕藏寺的活佛系統主要有阿尼當巴,亦即羅日喇嘛。以八思巴弟子袞噶扎巴為第一世,傳十四世。從第二世起,該活佛系統又稱“羅日喇嘛”,十四世桑巴僧格今為該寺寺主。
尕朵覺臥又稱“覺臥夏尕”,義為白顏圣。在佛教經典《甘珠爾》中記述了尕朵覺臥神山有關悟道成佛的功德。吐蕃時期吐蕃贊普將此山奉為藏區的主要圣山之一而朝拜供奉。在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中也以它為嶺國的主要圣山之一供奉祭祀。 因此,尕朵覺臥山披上了濃厚的宗教色彩,成為千古名山。
貢薩寺位于距青海玉樹州治多縣城西9公里、海拔4300米的嘉吉阿尼噶寶山坡上,是12世紀由拔噶舉派的創始人拔達瑪旺秀的心傳弟子秋杰次成幫巴創建,由此產生秋杰活佛轉世系統。 第二世秋杰索南扎巴擴建寺院并改宗為直貢噶舉派。公元15世紀,五世達賴昂旺洛楹嘉措又將該寺改宗為格魯派寺院。1981年寺院從治多縣城北面鬧布旺江舊址搬遷到現在的新址。
人們常說的黃河源是指龍羊峽水庫以上,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黃河流域范圍,涉及青海、四川、甘肅3省的6個州、18個縣,總面積約13.2萬平方公里。與橫貫中國的黃河流域比起來,源頭的面積顯得那么微不足道,然而它的影響卻是不容小覷的,很小的變化都足以牽動整個黃河流域的生態發展。
島上生長著各種豐美的水草,小島周圍的沼池、溪流中還有許多兩棲爬行動物,以及軟體小動物等。這獨特的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為鳥類的棲息繁衍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因而每年春夏之際,許多珍貴的候鳥,如黑頸鶴、斑頭雁、棕頭鷗等紛紛飛到這里繁衍后代。尤其是被列為我國一級保護動物的黑頸鶴,每年都成群成批地飛到隆寶灘棲息生活。據統計,我國僅有的百余只黑頸鶴中就有40多只集中在隆寶灘。
文成公主廟,別名“沙加公主廟”,相傳系唐代藏民為紀念文成公主而建。它位于青海省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的“三江之源”,始建于唐代,有1300多年歷史,是唐蕃古道的重要文化遺存之一,為青海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已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